所有这些亮眼的成果都预示着亚马逊(AMZN)将有一份令人惊艳的财报数据。贝索斯在最后按照惯例附上了20年前的第一封信,说:“亚马逊的时间仍为第1天”。这也很可算是,不忘初心。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贝索斯的公开信都给了市场强烈的乐观信号。亚马逊(AMZN)在昨天继续收涨,其股价从2017年至今已经翻了1倍之多,或将重回最高位的1600美元。

图片来源:e投睿eToro,数据截止于2018年4月19日
亚马逊(AMZN)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商平台、或是一个科技公司已经是过去式。我们今天想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亚马逊正如何塑造着美国,将贝索斯的印记烙印在美国的文化基因里。
两个截然不同的商业帝国
我们时常会将亚马逊(AMZN)与阿里巴巴(BABA)相比附,但如果仔细比较一下它们俩的扩张版图就会发现两者方向不同。阿里巴巴(BABA)围绕着用户的衣食住行打造娱乐帝国。“衣”自然是天猫淘宝,“食”则除了电商外还有盒马鲜生,“住”体现在它打造“智慧租房平台”,“行”体现在阿里巴巴的飞猪旅行平台。而阿里巴巴于去年10月创建的达摩院也是为了更好地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了解用户的消费行为。

但亚马逊(AMZN)却截然不同,我们几乎看不到它在购物之外对日常消费领域的介入。恰恰相反,它深耕于我们所能接触的信息来源之中——传统的纸媒体与新兴的流媒体。更为重要的是,它不像阿里巴巴只是一个商人,亚马逊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立场。
一个强大的思想输出机器
纸媒的衰落是一个共识,任何一个精明的商人都不会去购买一家报社。但是,贝索斯却在2013年年底以2.5亿美元买下了日薄西山的《华盛顿邮报》。从2014年起至今,亚马逊没有从《华盛顿邮报》赚到任何利益不说,贝索斯砸的钱却是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GeekWire
2016年砸了400万美元,收获了17.5万美元;
2017年砸了810万美元,收获了15万美元;
而到了2018年,贝索斯计划再向《华盛顿邮报》砸930万美元。尽管它的订阅用户在2013年以后直追《纽约时报》和《BuzzFeed》,但不成正比的投入与回报都无法就贝索斯花大价钱收购《华盛顿邮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图片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从《华盛顿邮报》在这两周对特朗普的攻击也许可以观察出些端倪:
2018年4月8日:特朗普绝不是温斯顿·丘吉尔而是张伯伦;
2018年4月14日:问问Nikki Haley就知道,相信特朗普有多愚蠢。

图片来源:The Washington Post
在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国媒体闹得最凶的时候,老牌政论杂志《新共和》曾经这样批评被贝索斯收购后的《华盛顿邮报》:越来越左,却越来越Low。文章认为,《华盛顿邮报》在对特朗普的攻击中充满了预设与偏见,已经失去了曾经深度调查尼克松“水门事件”时的专业水准。
持这样批评的不止《新共和》一家媒体,极左先锋《BuzzFeed》也曾抨击“贝索斯的‘私货’正在玷污美国的左翼”。所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Twitter指责《华盛顿邮报》发布假新闻并非完全无中生有。

图片来源:The New Republic
除了纸媒之外,亚马逊(AMZN)也正通过流媒体软性地输出左翼的思想观点。亚马逊的自制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2013年至今亚马逊耗资最多的10部美剧中,带有政治语言色彩的有5部。分别为讽刺极权主义的《高堡奇人》与《侦探双雄》,表现女权主义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描绘左翼画风的《纽约客再现》以及展现性少数群体的《透明家庭》。

相较之下,奈飞(Netflix)的剧集题材则更为多元。比如揭露民主政治阴暗的《纸牌屋》、现代社会中虚无生活的《马男波杰克》等等,展现的是反思现代社会的立意。
但毋庸置疑的是,亚马逊的自制剧质量十分优秀,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订阅用户。早在2016年12月,亚马逊自制剧的用户粘性就已经要赶上奈飞(Netflix)——分别有31%与32%的用户经常看它们的自制剧。而不差钱的亚马逊在今年更是要耗资50亿美元打造自制剧,与奈飞仅相差30亿美元。

图片来源:451 Research
正因如此,仅亚马逊自制剧就在2018年第1季度为Prime贡献了超过500万的用户,占总增加量的一半之多!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有500万的用户正在慢慢接受亚马逊(AMZN)所输出的思想。
一个崛起的政治游说集团
小e在《倒计时!距离扎克伯格“受审”仅剩30个小时》中提及了,美国科技企业正在成为巨大的政治游说集团。据Recode报道,在2017年第3季度,美国科技四大巨头——脸书(FB)、谷歌(GOOG)、亚马逊(AMZN)以及苹果(AAPL)共花费1420万美元用于游说国会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相关政策。

图片来源:Recode
而其中,亚马逊的政治游说成本从2013年——收购《华盛顿邮报》开始逐年大幅增加之势,并最终在去年的第3季度成为第二大政治游说集团。
2017年6月,亚马逊(AMZN)则花费120万美元游说美国众议院议员对特朗普的“禁穆令”提起违宪反诉。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一行为引起华盛顿对美国科技企业强大的政治渗透能力的巨大警惕。而移民政策只是亚马逊希望拔掉的一颗“铆钉”之一,其他的还涉及贸易规则、科技保护、反垄断调查等多个方面。

图片来源:Open secrets
【结语】
拥有近1万亿美元市值——相当于2个台湾的亚马逊(AMZN)已经渗透进近1亿美国人的文化生活。这相当于每3.25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接受着它所输出的思想与观念。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国父’——杰夫·贝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