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平长达7年,同时祭出数轮量化宽松政策后,美联储(FED)当前正直面两大任务,利率正常化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相当于美国GDP总值的1/4,这一数字是从5%的“正常水平”逐步提升的。这样的情况和上世纪30年代首次大萧条时的情景一致。
当时在美联储于1913年成立后的资产负债表始终维持在5%的完美水平附近,但1929年的危机让一切失控。资产负债表规模占GDP比重也从5%直升至25%。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人们将最新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描述为第二次大萧条的原因。
与此同时,当前的利率环境也和彼时差不多,美联储在实施了近零利率多年后,于1937年首次加息。
随后发生了什么?市场崩盘,经济垮塌,就在美联储首次加息1年后道琼斯指数在1938年3月惨遭腰斩,标普500指数在随后的20年里没有创出新高。
这虽是昨天的故事,但需要强调的是,大萧条之后的再次萧条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将不只局限于经济和市场层面。
另外,在资产负债表和目前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美联储首次加息不到3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希望这次情况真的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