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现福汇对其零售外汇客户存在欺诈行为;福汇当前已经同意支付700万美金的罚款,并且不能寻求在CFTC上的注册资格;同时福汇两位创始合伙人Dror Niv和William Ahdout也将失去CFTC的注册资格。
CFTC称,福汇公司及其高管在2009年9月至2014年期间,在向美国期货协会(NFA)提交的文件中,针对零售客户中存在虚假及误导性陈述,其中隐瞒其最重要的做市商关系。
在CFTC公告发布之后,美国全国期货协会也表示,撤销福汇的成员资格并永久禁止其再次加入,2017年2月21日开始生效。
福汇官网公告显示,福汇将退出在美国的业务,并已经与嘉盛集团(GAIN Capital Holdings)签署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意向书,后者将购买福汇的美国客户账户。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福汇是美国最大的外汇零售经纪商,但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提出《多德-弗兰克法案》后,北美市场的外汇交易杠杆率被强制降低了,导致福汇将主要业务放到了在海外的分公司,福汇美国分部主要面向北美的客户。
在美国监管法案的约束下,北美外汇交易的杠杆比率被约束为20倍,而在全球其他市场,这一杠杆比率经常会达到100倍、200倍甚至是400倍。由于杠杆比很大,导致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巨额亏损,这也意味着,如果交易平台不申报用户仓单,而是跟客户做对赌交易,很有可能盈利。
“福汇现在面临的就是在北美和客户做对赌被曝光。但在其他市场,比如香港市场,这样的行为几乎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虽然福汇被禁止在北美市场开展业务,但是福汇仍然是市面上最‘干净’的经纪商之一。福汇以前一直是最大的外汇零售商,也是上市公司,服务较为正规。”该业内人士表示。

这并非是福汇第一次和监管机构“搞事情”。2016年,CFTC指控知福汇在2015年初“瑞郎黑天鹅事件”中,未及时汇报资本不足状况,保障客户在交易中的损失,并向福汇总部所在——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民事执法行动。
2015年1月15日,福汇在瑞郎事件中损失2.5亿美元,最后寻求华尔街投行Leucadia的3亿美元“救命钱”。
此外,去年10月份,香港证监会(SFC)因福汇亚洲有限公司香港福汇(现称乐天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在进行外汇买卖时执行交易指示的手法违反监管规定,对其作出谴责及处以罚款400万港元。
去年,福汇上市地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转移到纳斯达克全球市场(NASDAQ Global Market)。福汇在1999年成立,2010年12月上市,股份开始在纽交所的主板上挂牌交易,首次公开募股的股价达到14美元/股。福汇股价周一收跌逾2%,盘后大跌12.4%。

很明显,对于此次福汇退出美国市场,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嘉盛集团。
有趣的是,福汇曾于2013年4月9日意外地宣布计划以2.104亿美金收购嘉盛集团。但在第二天,嘉盛集团拒绝并表示将采取“毒丸计划”以维护股东权益。此外,在2015年初的“瑞郎黑天鹅事件”中,福汇也启动了毒丸计划,预防“某些”外汇公司的恶意收购。
此后的FXCM集团虽然还拥有“福汇英国”与“福汇澳洲”,但市场份额的流失却是毋庸置疑。
这次事件,也对在中国发展势头良好的外汇经纪商给与启示,美国的监管机构并不反对做市商模式,但对于任何涉及虚假及误导性宣传的经纪商却有着严苛的惩罚,这给了接受美国监管的经纪商良好的信用背书,也给了其他国家相关监管机构一次良好的示范——严格的监管是行业良性发展的根本!
当然,在监管机构惩罚的同时,也离不开媒体的报道与曝光。用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话来说,从CCTV2财经频道跨年节目把外汇列入2017年最佳投资品种,再到央行领导约见上海比特币高管“喝咖啡”刻意打压“非法”虚拟货币;再到证监会等多部门重拳出击整顿各大现货交易所(白银、原油、邮币卡、拆分资产包、微盘等),到目前央视各频道公开报道日本渡边太太炒汇团……2017年,中国外汇市场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希望各经纪商能爱护这个市场,诚信的对待每一位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的保护已经在新的一年拉开帷幕,投资者也有理由相信外汇行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