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周期是宏观周期的直接结果,是货币政策与经济走势的周期。”方正中期期货宏观分析师史家亮表示,无论是上涨周期还是下行周期,都会伴随着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经济的强势与萎靡,当然,供给侧结构改革、疫情冲击等供给端的影响亦存在。
对此,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副所长肖兰兰也解释说,通常来看,商品价格低位时,生产企业亏损导致投资意愿不足,到某一阶段会出现供应弹性不足,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而商品价格高位时,会看到投资支出增加,各种项目相继上马,在未来增加供应,导致产能过剩,价格高位回落,这样周而复始形成商品周期。
在她看来,从2001—2022年,大宗商品经历了两轮完整的周期,目前正在进行第三轮周期。
据肖兰兰介绍,前两轮周期分别为2001—2008年、2009—2015年。在第一轮周期中,上涨原因主要来自供给能力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石油以及矿产品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降低了资本投资于资源产业的热情,而中国加入WTO后对原油、金属矿产等初级原料进口需求大幅增加。这一轮牛市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告终。
“为了摆脱危机,全球开启宽松的货币政策,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开启第二轮周期。然而,2011年起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以应对高通胀,此时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经历了产能扩张、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供应已逐步出现过剩,开启了近5年的熊市。”肖兰兰说。
2016年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过剩产能,需求端“棚改货币化”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需求,带来了商品价格上涨。随后,2019年年底开始的疫情使得价格再次跌到低点,随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且原料的供应出现了短缺。近期,为了应对高通胀,美联储进入加息缩表进程,全球货币将全面收紧,高价格下供给已出现改善。目前大宗商品正处于第三轮周期的下跌阶段。
“此轮大宗商品牛市,是在疫情冲击供给端、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均采取超宽松政策、经济强势复苏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史家亮表示,一旦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大宗商品牛市亦接近尾声,开始进入下行周期。
在他看来,此轮周期性变化在于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进而加剧了经济衰退风险,从而使得大宗商品进入下行周期。“如果地缘政治冲突没有出现,大宗商品进入下行周期将会提前,并且衰退幅度不会像当前担忧的那么严重。”史家亮认为,地缘政治冲突延缓了大宗商品下行周期的起点,但加剧了经济衰退预期的深度。
事实上,从6月份开始,市场就已经存在关于周期“拐点”的讨论,不少机构提示市场从交易滞胀逻辑转变为交易经济衰退逻辑,为期两年的大宗商品牛市接近尾声,新一轮的下行行情来临。
对此,国投安信期货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而实也表示,6月份,已经出现了美联储 75个基点的加息和全球制造业的共振回落,同时,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很多品种的供给端得到修复,商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调整幅度虽然很大,但尚未进一步发酵。进入7月份,美元在前高处向上突破,面对尚未出现缓解迹象的通胀问题,美联储继续选择极限施压的方式,几重因素共振下,商品的下行趋势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