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近日撰写深度评论分析中国资本开放的结果。国际人士对21万亿的储蓄流向海外既期待又担忧,他们表示中国再这样下去快买下全世界了。
随着中国开放资本边界,在未来15年内全球会发生一些重要的事件,而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和监管机构现对这一时刻的到来表示忧心忡忡。
21万亿储蓄存款将用于海外投资
投资对国内经济的作用正在减弱,中国的过量储蓄存款已达到21万亿美元,这一巨额资金将越来越需要部署在海外。受益于中国政府放松资本流动监管,这会变得更加容易。
曾担任美国驻华财政部专员,现任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的多拉尔(David Dollar)表示:“如果中国要像美国一样逐步开放,那么大量的资金会流向海外。这将对美国有利。”
这样做的最终后果可能是将促进中国和全球贸易体系的融合,它的意义要胜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那时候,世界各地的商品会更加便宜,通过牺牲空心化行业,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些变化很容易想象:随着人民币流向更多区域,会有更多的人目睹印在纸币上的毛主席肖像。中国银行巨头将在纽约、伦敦和东京开设更多分行。从加州到悉尼到东南亚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受到中国购买的影响。
其他变化更难评估。迄今受到中国准入限制的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国际投资者将蜂拥而入,难以想象中国那时会成为如何庞大的一个资金净出口国。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便是预见中国将产生大量净流出的其中之一者,这样规模的净流出将通过压低长期借贷成本来支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升资产价格。
从资本进口国到资本出口国
香港交易所CEO李小加(Charles Li)本月在一篇博客中写道:“中国将从一个大的资本净进口国转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净出口国之一,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还写道:“中国需要对国家财富在全球市场上进行部署和多样化,这将导致历史性的资金流出。”
根据彭博社的分析,持续开放的中国资本账户也将促进以人民币交易的大宗商品,提升中国对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2001年之前存在的许多障碍已经在这一年得到了清除,中国政策制定者多年来已经放宽对货币的限制,资金和利率的流动。在2015年引人关注的是,人民币正接受IMF五年一次的审查以便决定是否有资格加入其储备货币篮子。中国希望顺利通过审查,不惜加速改革。
中国成为美国房产的最大国外买家
最近中国所做的关于人民币的措施,包括设置五个离岸人民币中心,上海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之间的互联计划,放宽受到严格管制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区间。另外中国还承诺移除支付给储户的利息上限。
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已经有潜在的迹象。按照销售额和美元进款额计算,截止到3月的本年度,中国买家已经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房屋的最大国外购买者,这一款项占到中国所有国际支出的四分之一。
金融业走出国门
银行们正加快实现自己的野心: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正通过在巴西收购一家银行来完成其第一次海外收购,而中国建设银行计划在欧洲、东南亚和非洲开设分行。
国际社会正在观察中国的举动。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Jacob L. Lew)在本周中美官员会议后表示,中国致力于推进必要的改革来实现利率自由化,开放资本市场和对外国企业更加开放。美国希望能够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公司进行更加密切的接触,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该领域一直令人难以捉摸。
很少有人会预计人民币将很快威胁到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因为中国国内改革的浪潮需要首先令国际投资者打消疑虑——如支持本地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虽然美国政策制定者相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能够缓解两国货币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任何形式的人民币迅速贬值都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这难免会导致中国政策制定者进行干预和新的限制。
中国资金流向海外对美国有利
曾担任美国驻华财政部专员,现任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的多拉尔(David Dollar)表示:“如果中国要像美国一样逐步开放,那么大量的资金会流向海外。这将对美国有利。”
从阿根廷到韩国等其他国家正遭受放宽限制后不稳定的资本流动所带来的痛苦。虽然中国不太可能完全取消限制,但该国仅是放宽限制就已经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反响。
研究中国超过三十年,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 表示:“我认为你无法找到另一个像中国这样银行存款是GDP两倍的巨大经济体系。这就是潜力。”
资本市场长期水源来了:两万亿地方社保金划拨给全国社保统筹管理
不久前国有资本刚宣布“输血”地方社保基金,近日,地方社保金投资入市方案初见端倪。
6月28日路透社报道,据相关人士透露,地方社保基金划拨全国社保基金的相关统筹方案目前已获国务院通过,预计将在年底落实。
据悉,此次地方社保金纳入全国社保统筹管理的规模约在2万亿元。
路透社采访知情人士称:“方案已经获国务院通过,整体资金规模约两万亿,近期股市大跌,可能会推动相关部门加快落实。”
由于社保投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性,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案的落实也意味着对股市直接“输血”。
据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主要职能是实现基金的增值保值。
根据社保基金理事会官网显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分属不同的基金,资金来源和运营管理不同,用途也存在区别。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立于2000年,主要职能是管理投资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的社保基金,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为40%。
而与此相对于的则是社会保险基金,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在“2015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夏季论坛”上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社保基金对股市的投资是1700亿元,年均收益率是8%以上,占其资产配置份额的30%左右。
尤其在近期股市持续走低的状况下,地方社保金的股市“抄底”也被看作是缓解当下养老金收益不断下降的有效举措。
2015年初,中国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贬值的状态。
当前人社部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按程序报请国务院审定,该方案适当地将养老保险集中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进行投资运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则此前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养老金投资入市已是当务之急。
而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基金2014年共计实现投资收益率为11.69%,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38%,去年权益投资收益额1424.60亿元,收益率高出其年均投资收益率3.31个百分点。
地方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早有尝试,根据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社保基金2012年首次受托运营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以来,累计投资收益173.36亿元。
原本签订的委托期限是两年,但由于2012年、2013年都取得了超过6%的收益率,因此双方又将委托期限延长了3年,一直到2016年。
受此影响,之后,浙江、江苏等省份也纷纷要求将城镇职工养老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来投资。
5月18日,山东省政府宣布将正式划转3家省管国有企业30%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资本规模约为33亿元。山东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试水划转省属企业国有资本至当地社保基金的省份;此外该省还将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1000亿城镇职工养老金。
外媒:中国股市就像一座赌场绝不要单枪匹马进A股
近日美国著名电视台CNBC的一档节目惹出巨大争议,因老牌分析师在节目上称中国股市为赌场,而前不久该电视台还多次看好中国股市。CNBC电视台和许多国际媒体一样,在面对中国股市的态度上是“骑墙派”。
据CNBC网站报道,老牌市场分析师麦克-贺兰德(Mike Holland)当地时间6月26警告称,中国大陆股票的市场就如同一座赌场,投资者应该三思而后行。当地时间6月26日,上证综指出现暴跌,跌幅超过7%以上。
有分析人士指出,6月26日沪指暴跌创下过去五个月以来中国大陆股市单日最大跌幅纪录。在一个月时间中,沪指跌幅超过了14%,而此前仅在一年时间内沪指便创下指数翻一倍的傲人成绩。
身为私人投资者公司Holland and Co. 主席的麦克-贺兰德在接受CNBC节目采访时表示:“中国股市的发展几乎完全是通过零售的方式,在这里充斥着大量投机者。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股市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融资融券债务。”
麦克-贺兰德强调指出,A股的市盈率超过50倍,而且基本上只有中国大陆公民才有资格购买A股股票。
麦克-贺兰德建议,那些有意利用当下A股大跌而“抄底”的投资者,最好参考一些A股市场投资老手们的建议。
麦克-贺兰德说到:“如果你真的想投资A股市场,那么最好能和一位经历过A股大起大落的投资经理同步行动。事实上,我在A股市场时就是这么做的,对于我来说绝不会单枪匹马进军A股市场。”
人行专家:全球流动性或短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近日撰文称,未来两年后,如果发达经济体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可能引发断崖式全球流动性短缺,全球将在半个世纪后再次面临流动性短缺。中国应继续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需求,把握全球流动性短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文章称,全球流动性的新变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美国GDP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2001年的33%下降至2013年的22%;美、欧、英、日四大经济体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70%下降至不到50%。如果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对全球经济实力变化做出调整,国际货币发行国对全球流动性的调整就会更加“力不从心”。
“未来,如果四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降低,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需要新的国际货币,以避免出现全球流动性短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补充全球贸易投资对流动性的需求,这既是应对全球经济低增长的需要,也有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从而有利于现有国际货币发行国。”他写到。
若以构成SDR篮子的四种货币(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圆)的总供给量度量全球流动性状况,测算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流动性需求上升,2009年和2010年,符合麦克洛姆法则的全球基础货币增速分别为15.7%和13.5%,但实际上这两年全球基础货币供给增速放缓,分别为9.9%和2.1%,导致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外币流动性短缺,爆发“美元荒”。
姚余栋认为,未来市场需求仍将是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决定因素。从外部看,全球流动性需求、储备货币多元化和财富管理分散化的国际趋势,将为人民币市场接受度提高提供有利条件。从内部看,人民币跨境使用和离岸市场发展是否可持续,取决于宏观经济是否稳健以及金融改革开放进展。
政策建议方面,他认为未来应继续有序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市场化水平,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在中国经常项目保持顺差的情况下,通过资本项目逆差实现人民币“走出去”;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来看,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加大人民币对外投资,并通过经常项目回流,实现人民币的双向良性循环;完善人民币资本项下流出和回流途径,提高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便利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近些年,人民币国际化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于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几年中,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逐步建立,人民币跨境使用从贸易结算扩展至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交易。有相同之处,企业进入股市的钱在6月底之前回笼,加之打新资金,和监管层对杠杆资金清理,导致市场进入螺旋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