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大宗商品跌惨
生意社最新价格监测显示,7月58大宗榜均涨跌幅为-3.58%,环比下降的商品共50种,集中在能源(共11种)和化工(共8种),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板块;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WTI原油(-16.82%)、纯苯(-11.86%)、丁苯橡胶(1502)(-11.13%)。
环比上升的商品共7种,集中在农副板块(共4种)和化工板块(共1种),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农副板块;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鸡蛋(21.13%)、生猪(外三元)(13.49%)、豆粕(1.18%)。
大宗商品为何惨跌?
高盛研究认为:一是大宗商品总体供过于求;二是美元走强;三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疲软。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全球原油产量与消费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二季度原油日产量为3125万桶,而需求则为每日2826万桶。其他大宗商品多供过于求。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称,需求放缓或拖累油价进一步下滑。高盛在对明年下半年宏观展望报告中表示,大宗商品将成为今年余下时间里表现最差的资产。
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要同时具备五个方面条件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表示:根据目前全球经济整体状况,新兴经济体经济处在近10年低位,唯有中印两国经济保持增长,发达经济体增长分化,美国一马当先、欧洲增长缓慢、日本经济反复无常。总体上,大宗商品市场要摆脱熊市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还需时日,要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美加息后美元升值周期结束。二是主要商品出现供需平衡或供不应求。三是海运费大举上升,国际贸易活跃。四是全球经济增长持续加速。五是大宗商品金融属性重新加强。
大宗商品后市将何去何从?
生意社总编刘心田认为,7月份商品接连创新低的现象后期有望持续增加,预期8月份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仍难改颓势,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下,一是农副板块一枝独秀的局面短时期可能会持续但预计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二是商品间的找平窗口开启,上下游商品下跌不同步或商品期现走势不同步,这种不同步造成的泡沫将逐渐被挤出。
澳新银行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马克·佩尔文分析认为,如果当前供应过剩的情况得到缓解,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就会触底。俄财政部财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谢尔盖·萨文斯基对本报记者表示,铁矿石、铁、水泥这类广泛用于建筑业的材料任何时候都有需求,只是需求量大小的问题,因此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比较小,很可能已经触底,即将反弹。
另外,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表示,中印两国在推动全球工业大宗商品消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经济调整会对推动全球能源需求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而印度未来有可能成为决定工业大宗商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因素。报告指出,如果中印两国的人均大宗商品消费达到经合组织国家的水平,或者印度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工业为主,对金属、石油和煤炭的需求就有可能持续保持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