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思明,百惠资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笔者注意到近日除了全城热烈讨论的「盛事经济」和「熊猫经济」以外,另外一个经济议题也受到大衆的热烈讨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去年12月初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时指出,在2024至25财政年度****赤字将达到约1,000亿港元,而有关的赤字数字远高于他于2024年2月底公布的财政预算案时原先估计的481亿元。
不足10个月之间已经有那么大的估算出入,笔者相信是有关部门对于经济及投资市场的误判有关。儘管香港特区****在2024年2月对房地产市场全面撤辣,并在《施政报告》中放宽按揭成数,但受美国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香港地产市场未见显着改善。地价持续下滑,土地拍卖冷清,导致香港特区****卖地收入大幅减少,也大大影响了香港一直以来非常依赖的卖地收入来源(相较于疫情前上千亿元的卖地收入,按最新数据显示,去年7个月地价收入仅录得37亿港元,仅为原先预算(约330亿港元)的11%。
儘管市场期待中央****对提振经济打出的「组合拳」救市政策,以及6万亿元刺激经济推出后能提振股市,但香港股市仍未出现持续反弹,成交金额亦呈现萎缩趋势。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笔者亦一早认为香港特区****过千亿元的财赤已成定局。
事实上,按照特区****于去年11月末公布本财政年度首七个月(即截至2024年10月底)的整体开支及收入分别为4,180亿港元及1,756亿港元。计入发行****债券所得及偿还****债券的本金后淨流入金额787亿港元,本财政年度首七个月录得1,637亿港元赤字,而考虑到薪俸税及利得税等主要收入均大多在财政年度的后期收取,因此财政司司长才得出赤字将达到约1,000亿港元这个数字。但事实上,笔者认为为实际的赤字数字可能远不止于此。
值得留意的是特区****每一年汇报的有关赤字数字其实是一直有计及当年发行债券收入,以及当年偿还到期债券本金支出后的数据的。笔者简单测算一下,倘若最后于本财政年度****债券所得及偿还****债券的本金后淨流入金额为1,000亿港元,那意味着****今年实际的赤字数字(即收入减支出)有可能达到2,000亿港元之高!
包括笔者在内的香港市民普遍都会觉得把发行债券的金额当作是当年****收入的一部分有点莫名奇妙,有点好像想以一个较低的****赤字数字去误导公衆之嫌。
有这个误解其实也很合理,因为大多读者可能不知道在会计处理方法上面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叫做Cash Basis(现金基础)同Accrual Basis(权责发生基础), 而佔多数的国际公共部门仍然採用现金基础作爲财务汇报的基础,好处是现金基础以现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这种方法直观易懂,便于操作亦简单,有利于按照法定预算对****预算收支执行进行管理和控制;而缺点亦是由于现金基础只记录现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而不考虑未实际支付或收到的权利和义务,这亦导致****财务资讯无法全面反映其经济活动的全貌。笔者建议特区****可以同时披露以权责发生基础准备的财政预算案,好让广大香港市民更清楚目前香港****的财政状况。
常言道「借定唔借,还得到先好借」。总的来说,特区****是否应该视发债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在对未来还款能力的充分评估之上。借贷本身并非坏事,但若无法妥善管理,最终可能成为经济的负担。从公共财政角度来看,香港现时的发债水准仍属健康,暂时亦未导致影响国际信用评级;而特区****增发零售债,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亦必然会受市民欢迎。但是,笔者认为发债规模必须适可而止,而特区****在决定发债作为收入时,亦应制定明智的借贷策略。
首先,应评估债务的使用效益,确保所借资金用于能够产生长期回报的项目,借债后的款项若用于没有盈利前景的项目及计划,日后可能出现还不上债的问题。其次,****需建立更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如同上述披露以权责发生基础准备的财政预算案),定期向公众报告债务状况,增强透明度和问责性,从而增强公衆和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财务信心。
此外,对于香港这个一直以来都侧重卖地和印花税收的城市而言,在目前股市、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发债,一旦收入再下挫,恐为香港增添危机,因此,笔者认为香港特区****应马上积极进行开源节流的措施(事实上,社会上已经对于如何降低****营运成本做出热烈讨论),更应该考虑多样化的融资管道(如对于未来的基建项目以公私合营及外资引入等的方式进行方式),而非单一依赖发债 ,降低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此外,笔者认为特区****在适当地推动债市发展的同时,必须提出未来如何恢復长远稳健的收入,积极探讨如何合理地扩宽税基,尤其是香港现正步向「结构性财赤」,特区****更应多花心思增加香港独有产业规模和多元性,勿再依赖单一市场和产业,才可巩固收入根基。
「借定唔借,还得到先好借」,这不仅是对****的一个警示,也是对每个香港市民的提醒:谨慎财务,才能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2025至26年度《财政预算案》正在展开公众谘询,盼香港特区****能就香港的财政情况做出长远规划。
重要声明:以上内容由百惠金控提供,仅作参考,并不构成买卖建议,并不能完全代替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情况和需求,建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最合适的投资策略。
百惠金控旗下的百惠证券(中央编号: BPQ161)获香港证监会发牌进行第一类及第四类受规管的持牌活动。同时,旗下的百惠资本(中央编号: BSM550)持有第一类及第六类牌照,并且拥有保荐人资格。
百惠金控官网:https://www.patrons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