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印度,各种“超越中国”的言论大行其道。印度财长阿伦·贾伊特利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像印度这样一个增速可达8%至9%的经济体,当然拥有坚实的臂膀为全球经济提供支撑。”
印度总理莫迪本周还在其官邸召见银行家和亿万富翁,商讨如何趁中国经济放缓之机赶超中国。
但是我们都知道印度的产出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印度仅占全球GDP的2.5%,而中国占比高达13.5%。如果中国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就可以在不到4年时间里为本国已然巨大的产出增添一个印度规模大小的经济体。说印度足可匹敌,就好比说一只老鼠可以拉动一辆拖拉机。
虽然老美给了印度无限高的评价但是世界诸国却不怎么给面子:
英国给印度人泼了盆冷水:该报11日刊登题为《中国经济放缓 印度弯道超车?》的文章说,认为印度将轻而易举超越中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想法是无可救药地自以为是。《金融时报》文章写道:“印度即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头戏的说法至少是错误的。如果这种想法引发了自满,那无疑是危险的。期待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增长引擎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克里希南:“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仍可甩印度好几条街,”“如果今年印度GDP增长7.5%,而中国增长7.4%,印度或许能够成为全球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我不认为世人会就此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被印度赶超。”
朗格:“如果中印两国实现经济一体化,那世界上40%的人将走向繁荣。”
“如果中印两国实现经济一体化,那亚洲将出现一种有益于全球发展的新秩序。”
“仅在教育和就业方面,中国政府所取得的进步就远大于印度。”印孚瑟斯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朗格(Rangarajan R. Vellamore)称。
综上所说各国媒体或者一些经济学者都不怎么看好美国给予印度的无限期望,那么我们回到话题笔者认为印度追赶中国需要迈出几大步:
笔者威信jy11983
第一步:印度至少要在今后10年的时间保持7-8%的经济增长,为每年1200万新增就业人口创造就业岗位;
第二步:印度要为人力资本持续大规模地投入,才能达到中国“人口红利”的规模层次。目前,印度人口的识字率为74%,比中国人口约95%的识字率要低得多,因此,所谓印度“人口红利”一直受到质疑;
第三步:印度需要提高家庭储蓄率,否则难以保持其投资规模。印度家庭储蓄的总规模仅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这使投资拉动经济模式的基础不够扎实;

第四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印度需要寻找经济升级的办法。环境制约将对印度敲响警钟,印度早晚要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驱动。届时,印度将不能再过度强调经济增长率。
印度GDP比中国落后太多,若想真正赶上中国,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聚焦时事,为了更多的把握经济动脉。看中博弈利润的这种过程,更看重技巧上的超脱,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若你久在投资市场苦战不胜,或可促膝一谈,夜话交易心法,以求灌顶一悟,沙里淘金。添加威信jy11983(长按可以直接复制)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