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13309987729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黄金短线--秀秀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嘴角的弧线づ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我要打卡

结婚礼金:病态的人情往来困扰国人
  富源创金 2016-05-17 10:31:40
 
最近有媒体报道,重庆一对新人举办婚礼,新郎四位大学同学没有参加,也漏送了份子钱,结果新人又特地请客,只请这四人,意在“补交礼金”,场面极其尴尬。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因为这样的人情往来而困扰?
人情往来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完婚、老人故去、生孩子、孩子中榜、参军、建房、做寿,这些中国人最看重的仪式,别人请你,你都得随礼。人不能“遗世而独立”,大多数时间总得被社会民风推着走,以是才有那么多关于随礼的无可若何。
在15年前,100元、200元的结婚随礼还拿得出手,现在你去参加婚礼,红包里如果只塞一两张红票子,等于指着鼻子骂别人。刚毕业的大学生,盈利能力惨淡,正处于艰难时期,但婚礼随礼已经水涨船高,从500、800直奔1000而去。因人情往来而压缩个人消费——“下个月有朋友要结婚,这个包包暂时不买了”不是戏言。
随礼是雅词,在某些地方,也称作“上账”。意思不言自明,账“上”在那儿,等着你来还呢。正因“礼”实际上是必须要还的“账”,什么时候还、还多少、谁吃亏,时时刻刻体现着世道人心,也无时无刻不在制造着麻烦。
人情往来在中国已经带来了“仪式灾难
“礼金”是一门学问。长期以来,社会学关于“礼物”“随礼”的论文数不胜数,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平衡,是民间互助体系,在各家办大事时,邻里亲朋资助一把,类似于“众筹”。
既然是互助,自然有一个前提——把筹集资金的压力分散到每个人,对个体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但现实情况却是,经常有媒体报道低收入群体慨叹人情份子太重,比如《人民日报》曾报道“一个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2万元,2013年人情随礼9600元”,这种拿一般收入来做人情往来的现象,究竟是个别地区、个别家庭的特殊案例,还是全国的普遍情况?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在2012年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家庭的人情支出,占总收入比22.1%。这一数据虽然不低,但尚在咬住牙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若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年收入进行分组,结果就有点吓人了:收入水平最低的25%的城市家庭,人情支出占总收入的45.1%。对此,小编认为,低收入家庭为了营造好口碑,维护与邻里朋友的关系,不得不咬紧牙关支付高额的人情费用,否则会遭到严厉的“道德谴责”,而并不指望这笔钱到时候能收回来多少。
大量人情支出促进了消费?
很多经济学家肯定人情支出的必要性,认为它促进了消费增长,是好事。不可否认,由于婚丧嫁娶时要购买大量的消费品、服饰、烟酒、仪式用品等,且需支付不少交通、娱乐团体演出、餐饮费用,所有这些支出,都将一定程度推动宏观经济增长。
但要说这种“仪式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显然是片面的。这种结论和由“破窗效应”引申出的“地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奇谈怪论师出同门,都忽视了社会的财富守恒,即居民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恒定的,如果在某处处的投入是不必要、过度的甚至带有强制性的,必然有其他处必要的、急需的投入资金退而求其次。
举个例子,在举办婚礼的当天,很多人都要雇一个车队在城里绕一圈,花费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而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年长的父母每年一次的体检都无法落实,这背后虽然有意识欠缺的因素,但本质上,还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贫穷思维占据了主导。
可以预见人情往来还将长期困扰中国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人情交往逐渐和乡土社会原生态的随礼文化产生龃龉
有学者研究,从70年代开始,婚礼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人群,逐渐由亲戚变成同事、朋友。这种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人走进城市,作为个体,虽然越来越独立,但在公共生活中依然依附于城市里的团体,造成同事、朋友在婚礼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已经脱离了传统的随礼文化,和现代社会很多理念依然格格不入——比如,现代社会强调人和人不要有复杂的金钱往来,吃饭要AA,不要麻烦别人。
这种现象短期内想要改变很困难。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不想办婚礼,可是不办婚礼的话,之前送出去的礼金收不回咋办,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相信这样的想法曾经无数次在很多人脑海中萦绕,但最后都放弃了,因为答案很简单:想把钱收回来还不办婚礼?你当初白吃人家的啦?别人受的罪你也得受。
聊完社会现象,再谈谈投资。笔者是一名金融分析师,专注投资理财规划,对各类投资产品都有深入研究,目前主营现货,对原油沥青、白银、现货铜有兴趣的或者已经接触但并不理想的朋友可以关注本人微信:fycj666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由此可见,要想摆脱人情往来的烦恼,必须让“互免礼金”成为风潮,如果你父母那辈没有这种习惯,抱歉,到你这儿还是很难改变,必须等你自己彻底想通,通过整整一代人的彻底改变,才能最终影响下一代,不给下一代造成困扰。
现在有一种“去传统中找答案”的文化复古思潮,但是,倘若一种传统文化已经病入膏肓,造成诸多“仪式灾难”,或许就到了该被摒弃的终结点了。
【郑重声明】本文由友财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友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友财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若因发文图片引起的版权问题,友财网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
富源创金 金融分析师

08年接触股票,10年转战黄金外盘,12年做白银内盘。专注国际经济与各国动态

关注
总篇数45 粉丝0 人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