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由于当时OPEC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于是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EA)。出于对石油的巨大需求和OPEC的禁运,IEA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规定增加到90天。由此可以看出,石油战略储备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原油的供给,毕竟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战略储备的另一个经济功能是减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以平抑价格风险。最明显的例子是米国,米国拥有7亿桶的原油储备,在这个基础上,他就拥有了与OPEC争夺原油定价权的能力,价格高了,释放储备,价格低了,补充储备。OPEC反过来需要跟米国进行协商才能确定油价走势。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8%,而且之前原油进口的渠道相对单一,大量的石油需求与低自给率的矛盾,使得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了国际石油交易商炒作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高成本的进口原油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原油战略储备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经济因素的体现。
不管怎样,关于冻产协议仍有一些关键性的细节问题尚未得出答案。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一些主要性问题: 1、减产额度如何分配?
2、实行冻产的时间。
3、如何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等近几年因国内武装冲突导致产量大幅减少的国家是否愿意承诺减产?
5、伊朗一直以来坚持在恢复到制裁前产量水平之前会一直增产,该国是否愿意做出减产承诺?
6、最后,非OPEC国家,如俄罗斯是否会加入?
( 本文由波师胜筹(微信ID:LCGY0001 )供稿 ,解读国内外经济热点,畅谈智慧财富人生,金融,现货,原油、沥青财经探索!




李颢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