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衰退”取代“通胀”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议题。欧美的困境,中国的复苏,以及地缘政治将继续主导市场风险情绪。2023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牛市的起点吗?
经济衰退近在眼前?
在全球主要央行连续大幅加息之后,全球经济在2023年陷入停滞甚至衰退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最近发出预警,认为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将在今年陷入衰退。
· 美国
美国的经济衰退与否的判定是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出的,其中GDP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大幅下降只是其中一项指标,其他方面的参考还包括失业率、个人收入、消费支出、零售销售等数据。NBER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判断经济是否陷入衰退,也就是说存在滞后性。
虽然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已经为经济前景亮起了红灯,但就业市场的韧性(尤其是空缺职位数依然在历史高位)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底部回升有望为美国经济的下滑提供缓冲,软着陆是市场较为乐观的判断。当然,这是建立在没有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的。
· 欧洲
如果说美国的通胀已经出现了降温迹象,那欧洲通胀则尚未见顶。俄乌在停火前战事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俄乌牌是拜登竞选连任的加分项,但对缺乏能源和安全自主的欧洲而言则是无法承受之重。能源危机严重破坏了欧洲的工业基础,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企业减产/停产/外移、债务负担加剧、欧盟内部分歧等因素使得欧洲经济前景堪忧。
· 英国
英国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政坛和金融市场动荡之后失血严重,而今年最大的挑战是可能于10月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尽管英国最高法院已经驳回该申请)。脱欧后遗症还没有完全解决,公投议题可能继续加重内耗,使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 日本
日本****最新的对2023年的经济成长预测为1.5%,在7月的基础上上调了0.4%。但这一预测是基于长期利率不变的假设做出的,但目前央行正在为货币政策正常化做准备,一旦利率上升,对经济是额外的负担。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作为日本经济重要支柱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已经大幅落后,产业结构性问题和老龄化令经济缺乏内生动力。
· 中国和新兴市场
中国在优化了防疫政策后,又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稳增长的明确信号,制定了今年扩大内需的“顶层设计”。市场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重回复苏轨道,并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供应和需求的复苏将直接利好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IMF在10月的经济预测中唯独上调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速至4.9%。而在12月中国落实新的防疫政策后,这一数字预计将继续上调。
IMF《世界经济展望》
紧缩周期接近尾声?
衰退预期之所以甚嚣尘上,主要原因还是在于2022年的全球加息浪潮。
美联储12月加息至4.25%-4.50%区间,接近其自己所预期的2023年峰值5.1%和利率期货市场所预期的4.9%,可以说大家翘首期盼的政策转向即将到来,这也为其他央行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在连续8次加息之后,澳洲和英国等央行都透露出放缓甚至暂停加息的信号。
欧洲央行预计将在今年大部分时间内维持其鹰派立场,直到通胀出现持续性的回落。
作为到目前为止唯一坚持负利率的G10央行,日本央行是否会在现任行长4月卸任后调整其货币政策?毕竟日本通胀已经创下40年新高。去年底放宽收益率浮动区间的举动可以说是为今后的政策调整铺路。
和去年各主要央行的统一步调不同,今年各国货币政策和利率的差异化将再次引发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不再是单一的流向美国),各资产大类的波动率或许将维持高位运行。
美元能否继续“微笑”?
按照“美元微笑理论”,美元在避险情绪高涨和美国经济强劲的阶段都会走强,而经济表现疲软的周期(利率到达峰值,美联储开始降息)将拖累美元下行。不幸的是,我们可能正在经历后者。就连该理论的提出者(Stephen Jen)都认为2023年适合做空美元。
美元的微笑曲线
从美元指数的周线图来看,103.30附近将成为关键分水岭,跌破此处意味着2021年5月开始的上升趋势被打破,指数可能跌向长达12年的上升通道下轨。
美元指数周线图
若美元走势出现趋势性反转,黄金等贵金属自然会迎来利好。在由NBER定义的过去的7次经济衰退中,黄金有5次上涨,且平均涨幅达到两位数,远好于其他主要资产,充分彰显了其避险保值属性。
对美股来说,一个好消息是自1950年以来很少有连续两年下跌(仅发生过两次)。但数据显示,自二战以来,当熊市与衰退周期叠加时,标普的平均跌幅达到34%,持续时间长达15个月。这暗示美股今年在开启反弹之前或许还将经历一番挣扎,尤其是在企业盈利预期没有改善的前提下。
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今年有望受到政策底和估值底的共同驱动。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中国资产今年势必将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布局。
原油市场的变数较多,如俄乌冲突、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中国复苏进程等。在出现能扭转油价当前颓势的积极因素之前,其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