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产会议本周来袭,终见分晓
目前冻产会议是在全球主力产油国产量均达到历史峰值的背景下开始的,个人认为冻产协议预计难以达成,因为为了能够获得更加优越的谈判条件和占据后冻产会议时代的市场份额,俄罗斯、沙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都的原油产量都在历史峰值附近,而之前产量中断的尼日利亚与利比亚也在逐渐恢复出口。
曾记否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国内动荡,这两个国家的原油产量与出口量较历史峰值均大大减少。尼日利亚官方表示,阿尔及尔会议或将有助于原油价格反弹,但预计OPEC不太可能达成冻产协议。而利比亚反应更为激烈,其石油部官员曾表示,利比亚不会与其他产油国达成冻产协议,至少在利比亚产量达到卡扎菲时代的水平之前不会。
沙特在阿尔及利亚的会议只会是一个磋商的机会,并不会在产量水平上作出决定。沙特与其他欧佩克成员国正在研究不同的情景,以便在11月之前寻求共同立场、稳定石油市场。
沙特与伊朗在欧佩克非正式会议前会谈,沙特已建议如果伊朗同意今年将产出限制在360万桶/日水平,沙特将同意减少产量。然而情势在此之后遭到反转。沙特公布消息后,市场认为沙特的提议是牺牲伊朗的利益来换取冻产,因此伊朗不太可能接受其限产建议。
在当前的石油产量水平之下,伊朗不太可能接受欧佩克与其他主要产油国之间达成的任何冻产协议。不仅如此,沙特与伊朗官员在参加欧佩克总部维也纳会议时产生了冲突,二者在应该用什么数据来决定冻产协议下的产量水平这个问题上僵持不下,这更是让沙特此前的提议无疾而终。
俄罗斯已经做好准备同其他产油国协调行动了,但是俄官方没有明确说明该国在阿尔及利亚会议上的态度,这与前次会议的积极有所不同。此外,沙特、阿联酋均表示,只是征求意见和进行磋商,很可能不会达成协议,OPEC也不应该在本次会谈急于做出决定。
总结:老师个人觉得此次OPEC会议旨在各成员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会是一个磋商的机会,并不会在产量水平上作出决定。而且在当前的石油产量水平之下,伊朗不太可能接受欧佩克与其他主要产油国之间达成的任何冻产协议。但若意外达成协议将刺激油价大幅上行,不过尽管如此,考虑到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供应将恢复,油价涨势仍然受限。一些产油国可能故意呈现出想要限制产量的假象,即便达成一项协议,几天或是几周后就不再遵守这一约定,历史足以证明,从1980年至2009年,成员国产出配额限制违反率达到96[[%]]。
<span rgb(0,="" 0,="" 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normal;"=""> 文/徐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