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增贷款数量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意义有限。同时,决策层担心降息、降准会拖累汇率,因而几乎不会再继续宽松了,将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在美、日、欧央行还在杰克逊霍尔呼吁财政政策支援的时候,中国似乎已经这么做了。消息人士表示,由于实际效果不及预期,且汲取了日、欧的经验教训,决策层认为进一步宽松货币没有好处,正转向财政刺激。
7月数据显示,中国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存款大幅增加,而较长期存款增幅小得多。同时,因为企业信贷需求不振,7月家庭贷款占到银行新增贷款的90%以上。分析师认为,即便中国指标贷款利率处于4.35%的纪录低位,但企业正捂紧钱袋子、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是为未来发展进行投资;而银行也不愿大力放贷。
因而熟悉政策的内部人士说,经济数据显示笔者投资交流V信:2295799586,由于经济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并不愿意投资,所以更廉价的信贷资金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没有太大意义,这降低了人行降息和降准的急迫性。这也可能让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感到失望,因为其中许多都背负沉重的债务。
决策者一方面认为降息和降准对经济的好处有限,另一方面还担心,在金融市场正在猜测美国将在何时进行下次升息之际,放松政策可能会拖累人民币,而人民币在上月触及了六年低点。此外,放松政策还可能会产生其他负面效应。一位政策顾问表示:
“随着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之外的领域,降息可能会加大资产泡沫风险。由于流动性增加,且货币环境宽松,一些城市的房价仍在上涨。”
因而有市场人士指出,如果经济增长率接近甚至跌破6.5%,那么放宽货币政策无疑将会是一个选项。在2020年以前,6.5%的增长率是底线,只有不低于6.5%的底线才能实现长期GDP增长目标。一位在政府智库任职的高级经济学家说道:
“财政政策绝对要比货币政策更加有效笔者投资交流V信:2295799586,但我们也不能说货币政策就是无效的。我们不能允许经济增长率跌破6.5%,这是底线。”
为了弥补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中国政府一直在增加基建支出。1-7月国有企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大增21.8%,但占总投资约60%的民营企业同期投资仅增长2.1%,创下纪录最低增幅。整体看,政府支出在2016年头七个月增长13%,是上半年GDP增速6.7%的近一倍。
本月稍早,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话称,中国财政赤字可能升到相当于GDP的4-5%,高于2016年的目标3%。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
尾声:
本人是一名“经济学”研究者,能相识便是有缘,也喜欢写一些军事的文章,对目前经济现状或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子木老师威\信:229 579 9586 解读当前经济动态,实时掌握全球金融,同时解析(股票,天然气、原油沥青、黄金、铜、白银,铝,镍,期货、股票)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解读当前经济动态,实时掌握全球金融,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