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货币超发带来的繁荣有极大的依赖,每次应对经济减速或者经济危机,央行祭出的法宝都是货币刺激,1992-1993年、1998-1999年、2002-2003、2009-2010次次如此,在2015年的股灾,以及2016年的经济低迷时,依然还是这一招。

于是,我们把房地产泡沫吹起来,把物价的超发货币吸进去,然后我们又把股票的泡沫吹起来,把房地产的超发货币吸进去,然后资产的证券化的时代开始了,随后牛市也出现了。然而让人揪心的是,由于中国金融系统的不成熟以及法律的不健全,使股市并不能像国外那样将多余的超发货币吸收进去反而出现经济危机,2015年中期和2016年初的股灾就是最好的说明,直到现在股市还在泥潭中。即便如此,我们从未停止货币超发的步子。因为一旦停止货币超发中国经济就会停止发展。迄今为止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波“货币造富”运动:
第一波是普通商品的市场开放与货币造富
第二波是房地产的商品化和货币造富
第三波又是什么呢?请看下面是详细过程:
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工业以及别的产业没有发展,超发的货币只能进入普通商品领域,造成普通商品价格的暴涨。这时候所有从事普通商品行业的人都发财了。到了80年代末开始,由于货币一直在超发,物价开始飞涨,这时候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了。政府要宏观调控了。但是要停止超发货币吗?那经济就要停止增长了!中国政府舍不得,人民也不会同意。于是为了遏制物价的涨速,我们必须吹一个新的泡泡,把超发的货币吸进去。于是住房改革出台了。将证券市场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也跟着展开了。
房地产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水泥、家居、家电等等,于是中国工业开始发展起来了,从此中国进入了工业时代。可是房地产泡沫能吸收超币但也有一个限度吧?

将房子作为货币超发的载体问题也是很大的:当超发的货币越来越多,房地产的涨价速度越来越快时,你拿房产抵押换来的钱去投资实业的增值速度,还不如去炒房子卖!这下就麻烦了!房价越来越高了,没有人愿意做实体业了,一个个都去炒房去了。最后发现当房地产无法再吸收超发货币时,悲剧了。实体经济的寒冬开始了。10-13年三年之间,中国民营制造业因此倒闭了26%,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好在新政府终于及时上台,为了将产能和货币的效应往外转移,我们开始搞一带一路和亚投行。

但是中国内部的问题总得解决。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首先,货币超发是不能停止的,这是业绩,是功德。没办法只能将目光放在别的地方了。于是第三波货币化运动终于开始了,那就是刺激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去吸收超发货币!
政府又开始下棋了:第一步大众创业,各地都出台了创业政策,第二步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为例子,创业意味着吸纳资本;创新意味着科技进步,意味着转化资本。新兴企业在滋生,这一过程迫切需要资本!资本就代表着货币,新一轮货币超发,必须涌向这些领域!无论如何,这些货币不能再流向房地产!
我们知道,很多创业公司的价值都被高估,这说明创业者并不一定真的赚了多少钱,也能通过吸纳超发的货币(风投),来获得巨大的财富。比如京东,到现在还没盈利,刘强东却可以一年拿几十亿的分红,就是因为这个超发货币的红利。

智赢用冠认为中国未来最好的机会在哪里?都在创业和创新里!未来社会的财富一定是一种估值或者市值!在未来这 几年创新型公司必定获得很大的发展。这对中国投资者也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