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机器人,大家会想到日本软银(softbank)发表的Pepper机器人吧,以及docomo联合多美 (Takara Tomy)推出的小型聊天机器人“OHaNAS”。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台1:1等身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正式亮相,震惊国内外无数媒体。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屡获政策支持,企业亦表现得“干劲十足”。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机器人公司出现,就连有些县也在搞机器人产业园。初步统计,我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家。但是在看到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不足。
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称,我国九成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即使是像新松、埃斯顿这样的知名企业,与安川、发那科、库卡等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的外企来比,仍然偏小。
与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我国机器人规模偏小则更加明显。今年2月26日,ABB集团高级副总裁蒋海波就曾透露,2015年,ABB仅在华销售收入就超过330亿元。
而占据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垄断地位的日本纳博特斯克公司,在全球已拥有42家子公司,早在2012年,该公司年度合并销售额就达到140亿元人民币。如此看来,位居国内营收前列的新松机器人去年营业收入仅约为日本纳博特斯克的九分之一,与ABB相比差距则更大。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在对机器人企业的走访中也发现,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不少企业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也没有标准的生产车间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提及,“机器人产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我国机器人企业不仅要自己走,还要并肩一起走,要更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虽说我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科技的进步,一定会在国际社会上立足,谋取更长远的发展,笔者和大家一同期待未来的发展。
聚焦时事,为了更好地把握经济动脉,看重利润博弈的过程,更看重技巧上的超脱,本人对现货原油、天然气、铜、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实时指导v信:muqing512(长按可以复制),获取更多策略布局和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