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产为何这么受欢迎?中国并购出海“打鱼”风不减
按照兼并收购交易参与方所在的区域,我们把涉及中国的并购交易大致分成三类——中国公司对海外的投资(Outbound),海外资本对中国境内标的的并购(Inbound),以及国内交易。从图1的面积占比来看,海外对中国的投资在近十年以来基本持续下降的趋势,在今年上半年演绎了历史最低值(4%);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的购买却创造了一个峰值(39%)。在二者的此消彼长中,国内交易始终占据主导地区,仍占全部交易的约50%。
图1:涉及中国的三类兼并收购交易比例和趋势
中国公司的跨境并购从2014年开始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2015年见证了彭博统计下的中国“海淘”最高值,达到创纪录的1,092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突破1,112亿美元,已然超越了去年全年总和。
图2:中国公司跨境并购的趋势
体量如此庞大的海外并购都投向了什么地方?除了本身所在的亚太地区,最为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地区是北美和欧洲(参照图3)。 就金额而言欧洲地区多于北美;但交易数量上来看,北美地区标的方产生的交易数则远超欧洲,分别是451笔及271笔。这意味着中资对于欧洲目标公司的并购单笔平均价格大概在3.9亿美元左右,而北美则为1.5亿美元。
图3:中国海外并购的资本投向*
*位于中间的闭合圆圈体现了各地区接收中国资本的金额,未闭合的外圈代表交易数量的百分比
从行业分析的角度,如果截取2012年至今年6月30日这一时间段,大致可把目标方划分为六大类。图4中彩色马卡龙的面积大小直观体现了某行业涉及的交易金额占总量的百分比。消费行业无论从金额还是数量上来看都是最高的,金融、能源/公用事业以及基础材料行业在交易金额上基本相同。借中国海外并购的强劲东风,基本上所有行业都在2015和2016年中缔造了行业的最大交易,而唯一例外是能源行业—— 至今最大的交易仍然是发生在2012年中海油对加拿大Nexen的收购。很明显能源行业在近两三年内已经不再是中资出海的选择。
图4:中国跨境并购交易的行业分析*
*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目标行业所涉及的交易数量,横轴代表交易金额
从今年上半年的交易名单来看中国公司在海外寻找目标的时候对于行业要求已经非常的多样化,不再停留在初始的能源、矿产、材料等域。 前十大交易(包括两笔已经终止的交易)涉及的行业涉猎酒店、农化、手游、家电、机械、电影文娱以及全球最大IT分销商等。
图5:中国跨境并购前10大交易的行业分析
现货油市、沥青、白银投资分析及回顾问题(金禅道人:jcdr1618)
在“海淘”之风劲吹的今天,中国本土的PE作为买方在兼并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图6中的绿线表示自2012年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PE作为买方参与的交易金额。2013年到2014年期间涉及金额的增长达到了3.85倍,今年前半年的数字较去年全年的总和也已过半。 紫色的线则代表中国PE作为买方在海外并购中的参与度:上半年的涉及交易金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这和跨境并购的总体趋势极为吻合。
关于PE在并购活动中的作用,其角色不只是简单的买方,我们不妨把PE看作一种新型或新兴的融资渠道,区别于传统的债券、贷款及股权类融资方式,PE作为买方直接参与交易也带来了大量的现金。另外海外卖方中涌现了越来越多的PE或者PE相关的公司,进行交易谈判的时候PE和PE的对接往往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6:中国PE在并购业务中的发展
最后我们照例关注下今年上半年跨境并购涉及的财务和法律顾问,高盛和伟凯在两个排行榜分别夺冠。有趣的是,最炙手可热的一笔并购应归属中化集团463亿美元对瑞士农化公司先正达的收购,前八位的顾问均参与了该笔交易。
结语:
笔者为一名理财师,专注投资方面。做投资,学习第一,赚钱第二,这样的投资才是有价值的。你必须要学会有自己的判断,长期的知识积累,你才可以不永远依附着分析师,也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但首先你要有位好的指导师,给你明确的投资思路。迷茫、陷入无助,可能在投资做单上显的非常麻木,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做多或者做空。懂得技术分析,才能在逆势震荡行情中不慌不乱,把握该有的利润。如果你是投资盈利不佳的朋友或者有兴趣了解的朋友,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带来帮助。
———现货油市、沥青、白银投资分析及回顾问题(金禅道人:jcdr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