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以为他输了的时候,他又赢了!出走中国,转投欧洲,资本逐利,资本老油条李嘉诚只是为自已的看法做出行动而已,留不住的终会离开,L型的中国经济什么时候才是头,或许等李嘉诚他们回来时,就到头了!
近日李嘉诚麾下两大旗舰公司长实地产与长和同时发布了半年报:两家公司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合计超230亿港元!
自本世纪开始,李嘉诚一边从中国撤退,一边将他麾下长和系的业务重心转向了欧洲,其中英国正是其重点市场。从2010年至2014年,李嘉诚已将过半数资产转移至欧洲,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尤其是在英国,在连番收购之下,目前的李嘉诚已经掌握了英国30%的电力供应、7%人口的供水、25%的天然气。
在李嘉诚转移资产到英国进行投资的时候,金融界对他的的做法是褒贬不一称,“英国退欧,李嘉诚失算,本质是对中国经济的误判!他之所以这么急往英国跑,根源还在于以为中国经济不行了,何曾想,中国经济风雨之后彩虹将来,而美好的英国却沉疴难愈!”外界对他的的资金转移嗤之以鼻,并不看好他投资英国产业的做法。特别是经过英国脱离欧盟这一事件之后,外界更是认为将会大幅影响李嘉诚在英国的实业投资,然而很明显李嘉诚手下的各个劲旅2016年上半年的业务,给了质疑者一个“响亮的耳光”
2016年上半年,长实地产的收入为275.63亿港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达到86.06亿港元,如果不计投资物业重估同比大增51%。长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49.21亿港元。屈臣氏在内的零售业务板块为例:亚洲区域减少了4%,欧洲则增加了6%。长和的基建板块,欧洲业务同样增速迅猛:2016年长和的基建收益,主要来自2015年收购的UK Rails及Portugal Renewable Energy的溢利贡献,以当地货币计算的收益和除税前利润分别增长9%和8%。
85岁的李嘉诚,从商60余年,却从未有过大亏损。首富的账,永远算得精。
但在这本账里,多数人或许只能从李氏“对内减持”中洞察一二,却不易从“对外增持”里习得秋毫。
其实,香港受港英管制多年,整套法律体系遗传于英国法律体系,不少香港人都擅长在英国营商。
笔者臆测李转移资产的动机应该是:1、为自保不能在香港与国企争利。2、年事已高,若过世政治资产子孙无法继承。3、政府新领导层不如过去几代那样买他的帐。4、对大陆未来政局走向的判断,36计走为上。
在中国这么一个蓬勃兴旺的大市场里,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公平了,这给了创业者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李超人”之外,一定还会有“王超人”、“马超人”等创业明星源源不断地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与“李超人”相比,新近崛起的富豪们,绝大多数本身就是出自中国内地。
与李嘉诚相比,王健林和马云等人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成功企业家,他们不仅在中国某个领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以自己的实业和平台,切切实实地在改变着中国的许多东西。比如,马云对中国人购物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整个社会互动方式的改变,相当程度上早已超过李嘉诚对中国的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嘉诚家族撤走就撤走吧,中国人民也该有点自信了。
文/万豪点金/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投资交流公众号:Zmr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