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沙特凭借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的身份,在全球原油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此后,沙特一直以来都通过填补主要产油国的产量下降所造成的断供来稳定石油市场,例如1970-1972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下降、1978-1980年伊朗革命给石油供应带来的影响以及1990-1991年伊拉克-科威特战争所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但是沙特扮演油市的“稳定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此,沙特一直在稳步增加资金,以确保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该国能有150-200万桶/日的闲置产能提供给市场。沙特的目的是确保自身的市场占有。
除了稳定市场,沙特还在尽作为中东大国的义务。沙特利用石油作为武器,以对抗那些与其中东政策相违背的国家,特别是以此来威胁美国,希望美国能以一个更加公正的政策对待中东各国。1973-1974年发生的石油危机,就是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其中便包括美国。当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涨到接近12美元,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更多原油资讯关注本人v信:hf16558)
沙特联合阿拉伯国家,对抗其他地区产油国毫不留情,俨然一副中东石油大佬的身姿。沙特利用市场缺乏稳定的石油数据的“漏洞”,将其转作资本控制油市上行。例如,1997年由于数据错误造成的“人为”石油供应过剩,最终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此同时,这一点也表现在,今年多哈会议无疾而终,沙特拒绝削减石油产量,以消除石油需求疲软、美国页岩油繁荣以及伊朗重返油市所造成的供过于求,导致冻产协议破裂。(更多原油资讯关注本人v信:hf16558)
不过,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崛起,美国现在的石油储量已经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沙特在石油储量上已经不占优势,因此石油大佬的地位开始转向美国。时过境迁,沙特昔日的风光渐渐退去,沙特是时候该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