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世金盘(jsjp666)
这两天,有一种名为“巴铁1号”的城市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小编的朋友圈也都被这个叫做“巴铁1号”的交通工具刷屏,小编特意了解了这个“巴铁1号”号称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辆“空中巴士”。所谓“空中巴士”并不是真正的在空中运行,而是一个有两条行车道那么宽、底盘两米高的大型巴士。这种大型巴士需要在轻轨上运行,所以又被称为巴铁。
巴铁的设计理念是上面运人,下面还能走车。这种高科技产品一出现,立马就刷爆了朋友圈。不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认为它会给道路造成拥堵、造价高昂、一旦出现故障不好处理等等。更有人提出了“巴铁”是一个圈钱的噱头。真相究竟如何?
巴铁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0年这个概念就进入了公众视野。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将巴铁列为那一年的全球50大发明之一。6年前,就有人质疑过巴铁在轨道、行车、安全等方面是否过关。而巴铁的设计者宋有洲曾经通过媒体公开回应:巴铁没有问题。
时隔六年,巴铁终于落地了。8月2号,长达22米的巴铁1号试验车在秦皇岛北戴河区亮相。当天下午5点18分,在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后,巴铁1号实验车试跑。北戴河富民路专门开辟了巴铁实验轨道,但受邀请前去体验的董鑫却难以抑制住自己的失望情绪。
据小编了解到:“中间很大部分人都要站着,运行速度很慢很慢,也就50米吧。从它的原始位置开到第一个站台也就五十米,(车上)就几十人吧,窗户是全封闭的,当时进去之后很热,因为没有开空调。”
伴随着巴铁一起亮相的,还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声。有人质疑:“巴铁的实用性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很多专业观点都已经分析,认为它的实用性非常非常低,除非是把一个城市拆了,重新按照它的轨道建,这样的话,所谓节省成本、不造成拥堵的说法完全不成立。”
20年前“水变油”的骗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6年到1996年的10年间,“发明家”王洪成红极一时,他宣称自己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以在瞬间将水变成汽油,可以提振国家经济发展。现在看来如此拙劣的伪科学却在当年骗取了300多个乡镇企业的亿元资金,一个部队单位为此还办了个公司。直到物理学家何祚庥等人用科学事实拆穿了谎言,王洪成才最终被捕,而这个流毒了近10年的骗局也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一大丑闻。
“水变油”的骗局之所以能成,就是王洪成利用了中国人对科学的信任和对创新的需求。
反观这次的巴铁项目,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些令人担忧的端倪:
首先面对媒体关于巴铁如何解决具体的转弯半径,如何应对中国复杂的路况、如何解决下方小轿车视线被遮蔽等问题,该项目总设计师仅表示,这些很快就可以解决。但他的说辞,却并未正面回答质疑,既没有数据也没有方案来支撑。
其次,据他们的宣传材料,这样一个和城市道路息息相关的项目,就连试跑所在地秦皇岛市对此项目的进展都是知知甚少。
面对巴铁项目这么多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违法行为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
只是,我们要多说几句,目前一些借着中国近几年在科技创造上取得一些成绩的东风,利用人们越来越高涨的爱国热情,以大国科研进步为噱头敛财圈钱的欺诈行为,需要引起警惕。现如今,抒发爱国情怀的渠道已经很多了,那么在科研层面,还是需要把科学还给它的本质,让实验精神与怀疑精神去验证,毕竟科学就是在一步步的否定错误前进的,而那些以爱国为借口,对他人的怀疑进行诛心,或许才是对中国科研进步的最大伤害。
现在是一个全民投资的时代,但是如何投资又成了新的问题。本人是一名金融分析师,对现货原油/沥青/白银/天然气/铜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正在从事现货分析或者准备进行投资却无从下手的,可以添加杰世老师微信:jsjp666获得本人分析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