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鸿福金道
导读:近年来,西方欧美国家以及日本正在实行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政策,那么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中国是否存在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
按照按照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存在降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可能。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放缓,并且没有出现加速的迹象,一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也未能有效缓解通缩压力,再加上中国金融资产膨胀与企业负债高企,中国利率水平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必要。
中国金融资产正在不断膨胀。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从10万亿人民币升至近30万亿,而M2从40万亿升至150万亿,货币显著超发短期内仍能刺激通胀短期回升。但从欧美日本的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到来、地产周期结束后,经济可能陷入通缩困局。(更多原油资讯关注本人v信:hf16558)
中国实体企业债务高企的现状,也使得利率存在压低的必要。与国际水平比较而言,中国全社会总体的杠杆率水平并不高,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居高不下,实体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需要用来偿还利息支出。实体企业庞大的债务规模以及负债成本的高企,使得企业在利润改善的同时无暇顾及扩大再生产,利润收入倾向于归还前期的高息债务,客观上也造成了当前企业投资意愿薄弱的状况。(更多原油资讯关注本人v信:hf16558)
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无风险利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无风险利率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当前中国实体企业6%左右的融资成本当中,包括3%左右的无风险利率与 3%左右的风险溢价两个部分。相比实施负利率的欧元区和日本等国,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仍有下调空间。货币政策有需要在中长期进一步引导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尤其是通过央行增持国债的手段。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是中国的利率水平未来的长期趋势。不过,考虑到当前宏观调控正在从“宽货币”转向“宽财政”,平安证券也指出,除非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或爆发局部的金融风险,年内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