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黄金短线--秀秀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嘴角的弧线づ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汉声集团SinoSound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我要打卡

韩柏松:正视交易心理账户 认清科学交易方案
  韩柏松 2016-04-19 15:16:18
    市场万变不离其宗,不变的定律是永远把握不住,不要随随便便跟风,抄底抄顶就在一瞬间,爆仓翻仓也在一念之间,投资靠的不是100%分析,而是心态和学习!市场不是以一天来论输赢,也不是以一周来论输赢, 而是长时间历练和积累。西方的投资界有这种说法:长期平稳盈利是上天对交易者日趋完美人格的奖赏。

 

 

么点位入场,多大仓位合适?相信很多人都能给出充分且合理到无懈可击的理由。看上去这个问题似乎不是什么新东西,不该在讨论范围了。但是,如果耐心观察,你会发现那些信心满满、观点鲜明的投资者在目标出现后却时常犹豫不决,这让人很费解,不是看得很清楚吗?是什么让这些“理性的人”患得患失的呢?

 

不难看出,正视人性已经成为大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什么位置入场,我们暂且将理性逻辑放在一边,先来认识一下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账户。

 

一、心理账户的魔力

 

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Thaler)首次提出“PsychicAccounting(心理账户)”概念。1981年,丹尼尔·卡内曼和特沃斯基在对“演出实验”的分析中使用“PsychologicalAccounting(心理账户)”概念。1984年,他们认为“心理账户”概念用“mentalaccount”表达更贴切。卡内曼于2002年10月9日,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1981年,卡内曼和特沃斯基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研究人们决策判断过程的认知心理规律,文章介绍了“演出实验”。

 

决策情境1:你打算去剧院看一场演出,票价是10美元,在你到达剧院的时候,发现自己丢了一张10美元钞票。你是否会买票看演出?

 

决策情境2:你打算去看一场演出而且花10美元买了一张票。在你到达剧院的时候,发现门票丢了。如果你想看演出,必须再花10美元,你是否会买票?

 

卡内曼和特沃斯基调查显示:在决策情境1中,88%的调查对象选择会;12%的调查对象选择不会(调查对象为183人);在决策情境2中,46%的调查对象选择会,5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会(调查对象为200人)。

 

如果我们从金钱的角度上去看,两种情境下,他们所损失的金额是一样的,都是10美元,只是一个是以现金形式丢失,而另一个是以电影票形式丢失,为什么会导致决策上的差异呢?他们认为,两种实验情境出现明显不同结果的原因在于,在考虑情境1的决策时,人们把丢失的10美元钞票和看演出的10美元分别考虑,而在情境2中,则把已经购买演出

 

票的钱和后来买票的钱放在同一个账户来看待,认为如果看这场演出,则需要花费20美元,一部分人觉得"太贵了",于是改变自己的选择。

 

经济学家假设资金是可以替代的,但在心理账户的资金分类中,该假设却不一定成立,金钱并不总是可以替代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这一结论很重要,尤其对从事金融投资的人们而言,这一现象在决策过程时常伴随出现。

 

二、目标价位的得失

 

聪明的人能从自己失误中总结、提炼经验教训,而智慧的人则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去发现真理。反思与借鉴一直是我们提升认知的重要途径。心理账户毋庸置疑是存在的,那么在交易中,我们该怎么观察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呢?我们不妨从一些假设情境开始。

 

决策情境3:假设你认为原油28.7美元有支撑,是做多的理想位置。但面对目标价位时,你略作犹豫,价格已经在触及28.7后回升至29.0,请问你是马上入场做多,还是等价格回落至28.7再做多?

 

决策情境4:假设你认为原油28.7美元有支撑,是做多的理想位置。但面对目标价位时,你略作犹豫,价格已经跌破了28.7,现在价格是28.4,请问你是马上入场做多,还是等价格回升至28.7再做多?

 

在决策情境3中,人们倾向于等回落至28.7再做多,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现价29.0做多,比错过的目标位多付出了30个点的成本;在决策情境4中,人们倾向于现价28.4做多,因为他们会认为比预期的目标多赢得了30个点的交易成本。

 

当人们形成判断之后,就已经为这笔交易开启了"心理账户",目标价位出现后,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转向了这个"心理账户"的变化,所以当目标位出现后,人们时常犹豫不决。在上述的决策3中,价格向有利于判断方向上运行,但由于对入场价位患得患失的心理,人们很容易错过机会;在决策4中,价格向不利于判断的方向上运行,但由于心理账户上已经"占便宜"了,反而会更加积极的入场。

 

三、目标仓位的轻重

 

相对于入场目标价位的判断,在入场仓位选择上,也可能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决策情境5:假设你判断原油28.7美元是理想的做多位置,在价格出现时,为谨慎起见,你以预定计划的一半仓位入场了,此时价格升至29.0,请问你是马上兑现另一半预定仓位,入场做多,还是等价格回落至28.7再做?

 

决策情境6:假设你判断原油28.7美元是理想的做多位置,在价格出现时,为谨慎起见,你以预定计划的一半仓位入场,此时价格跌至28.4,请问你是马上兑现另一半预定仓位,入场做多,还是等价格回升至28.7再做?

 

在决策情境5中,人们会倾向于等待价格回落再补多单,他们会认为如果现价补多,比预定的目标位多“支付”了30个点的成本;而在决策情境6中,人们倾向于现价补多,他们认为相对于预定的目标位,多“赢得”了30个点的成本优势。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扩展,就是大家时常能看到的:亏损加仓很积极,而盈利加仓却表现的极为谨慎。

 

认为自己能理性看待行情并作出合理选择的想法是幼稚的,对于入场目标问题,当你做出判断和计划时,就已经为自己开设了心理账户,无论是目标价位,还是目标仓位都会倾向去以心理账户衡量得失,而忽略了理性看待行情本身。

 

如果你做出决策时,有类似的情境存在,更关注如何达到现状的,而不是去关注现状本身,那么就需要很强的自制力,才能专注的向前看,而不是为了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沾沾自喜或痛苦焦虑。放下心中的执念,去交易你所看到的,而不是你所想的,你就会发现交易会绽放出它不同的另一面。

 

个体交易者很难赚钱的原因:

 

1. 起始资金小

 

2. 放弃自己的优势

 

3. 进出太过频繁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不需要勉强进行交易,强扭的瓜并不甜

 

2. 决策控制程序要简单,简单的说就是要果断的进行决策,不要举棋不定

3. 资讯:贵金属、原油的波动是由很多因素操控的,多了解对价格变化起作用的各种因素(比如数据公布)

 

4. 弹性与敏锐:投资要保持头脑的灵活,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思路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反手)

 

5. 缓解压力,让情绪平静下来,提高控制能力,越是亏损越要稳,稳中求胜。

 
【郑重声明】本文由友财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友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友财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若因发文图片引起的版权问题,友财网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
韩柏松 技术总监

贵金属、原油分析师 从事全球宏观经济、大宗商品资产价格研究以及风险控制管理等工作,对研判全球风险资产价格走势有独到的分析方法,深谙原油、黄金和白银等产品的市场投资之道。通过8年的金融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实盘操作经验累积,逐步养成了独树一帜的交易风格,对行情的把握颇有造诣。现为众思创研究院技术总监,国内多家知名财经特约撰稿人。

关注
总篇数21 粉丝0 人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