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神点金
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对于日本出现的窘况,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指出,日本想要实现民族的经济复苏,首先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发行纸币,拉动内需,从而提振本国的经济,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直升机撒钱”。
而同样身为诺贝尔经济学奖,01届获得者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同样认为,日本政府应通过财政赤字及增发纸币来融资,新发行的货币进入人们手里,便会刺激人们进行消费,同样是拉动内需的做法。
两位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便成了今日的安倍经济学的基础,为提振日本经济,世人现在眼中的“三支箭”由此诞生。
文/财神点金 V信:2478957081
那么问题来了, 安倍经济学究竟是哪“三支箭”?
第一只箭 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
安倍上台后,便亲自上阵,主攻货币政策,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还撤掉了当时不听话的央行行长。紧随其后,迫使日本央行力争达到2%的通胀目标,增发货币,完成“量化宽松”的政策。
那么为什么安倍要这样折腾呢?
安倍政府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量化宽松”政策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会降低,从而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振兴日本经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后,日本民众发现贷款消费的成本降低,会更多的倾向与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进行消费,从而拉动了内需。
这样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了,那第二只箭呢?
第二只箭 大量公共支出的财经政策
安倍政府单2013年1月11日就通过了1170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当时安倍政府已是负债累累,日本内阁府敲定了一项方针,将在起始于2016年的“第5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为期5年的科技政策计划)中,列入5年内总额约26万亿日元的日本政府研发投资目标。换算下来每年投入的金额相当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这将超过2015年预算的约0.7%左右。
第三支箭 结构性改革
安倍公布的结构性改革方案,倡导创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国技术,人力资源和资金,改善企业治理和让更多女性工作,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海外投资者的赞许。
第三支箭是深化日本的经济改革,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创造更多的就业,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工作,同时,赢得海外投资者的赞许,得到他们的青睐。
这些政策虽好,但是,天有不测风雨,一切的努力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在英国脱欧之后,日元兑美元汇率立即上升超过4%,幅度几乎接近二十年内最高,日元兑英镑更是大跌超过12%;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中以来,日元兑人民币升值足有三成。在经济低迷之下,强势货币并不是福音:日元升值打击日本出口,而安倍经济学的核心要点之一正在于货币贬值。脱欧带来的“黑天鹅”事件,深深的压着安倍,至此,有人断言,安倍经济学被釜底抽薪玩不下去了。
日本经济困境根源在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高达25%,在过去5年里,平均1000位居民日本只出生8.4个孩子,日本65岁以上人群占到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给日本带来更多的弱势,在消费、工作、创新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这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
任何经济政策都要看准病根下药,看来,要治日本经济,药不能停!
关注国际新闻动态,了解事实动向,笔者是一名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学生有各类行业的业界精英人,提供微信群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欢迎你的加入。笔者V信:2478957081,给你不一样的金融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