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越来越动荡,从南海仲裁到美韩萨德系统的布置,再到法国遭受恐怖袭击,上周末又发生了土耳其革命。虽然我国不是每件事的中心,但每一个波动都跟我国休戚相关。
这些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在为一个战略目标服务。不管是打仗,经济竞争,还是大国博弈,只要它能影响金融市场,就一定会被宏观金融数据反映。这其中必然离不开中美流动性的争夺。
人民币是否顺应的贬值,成为中美争夺战中重要一步
从表面来看2015年夏季的那场我国的“股灾”和美国没有关系,而巧合的是超级股灾引发的A股大盘下跌和至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最猛的一波下跌在时间点和节奏上具有非常强的一致性,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储资产规模最迅猛的一波减少在趋势上也惊人的一致。这三点都是从2015年7月份开始出现明显的重合性。
更为蹊跷的是,股灾期间的2015年9月我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开始直线拉升,并在2016年5月达到惊人的历史最高水平242.64%。众所周知,我们大陆香港之间的虚假贸易是资金逃离大陆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由此可知超级股灾使得资金逃离中国的速度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这一点也被彭博社的数据证明:去年逃离中国的资金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是至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记录。
中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资金逃离中国速度的一个重要反映)在2015年9月开始直线拉升的同时,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这是一个接近债务危机触发点的水平,并且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的增速也越来越快,08年后每遇到这样的情况,美联储都通过加码量宽的方式来解决。
打个比方,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就好比金融系统发烧了,而量宽就是退烧药。但是2015年9月,美联储退出量宽都快一年了,美联储没了退烧药这可怎么办?于是中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开始疯狂的直线拉升,资金开始大量的借虚假贸易渠道逃离中国。
御寒抢被子的游戏
美联储退出量宽并加息本来是可以在去年年底左右引爆美国债务危机(在2015年9月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结果通过从我国抽走了1万亿美元,化解了危机。
英国退欧、乌克兰分裂、土耳其革命、法国恐怖袭击、德意志银行可能要破产,本来的避险资产天堂(Safe Haven)欧洲自顾不暇, 中美成了避险资金的“天堂,”有很多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超级股灾,南海危机,以及安倍经济学,其实却在为一个战略目标服务,那就是争夺流动性。
今年以来我国不顾美国多次警告,义无反顾的推进人民币贬值,并且贬值幅度屡创纪录,结果南海危机紧张程度就越来越高,连很久没有大动作的日本央行似乎也要大动起来。不管是打仗,还是经济竞争,大国博弈是成本高昂的游戏,所以全球流动性紧缩中的大国博弈从金融经济学本质上来说可以讲是流动性争夺战。
我国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流动性枯竭,这从M2同比增速长期的坍塌中可以看出。要扭转流动性枯竭,关键就在于扼杀人民币贬值预期,这就要求人民币迅速贬值到位。
过去十年的数据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比增速和中国外汇占款余额同比增速极度正相关,而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有90%左右来自于外汇占款。中国要想扭转流动性枯竭,就必须使人民币汇率筑底反转,但只要人民币贬值预期还存在,这就不可能,所以人民币应该迅速贬值到位。
人民币一旦贬值到位,就会迈上漫长的升值之旅,中国的流动性就会越来越充裕,主要的人民币资产,包括A股,都会向上重估,但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要我国不在人民币贬值这件事上对美国做出让步,美国就会不断给我国“制造麻烦”。
在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到位前,人民币风险资产(A股,房地产,企业债等)由于流动性枯竭而向下重大调整的风险就无法解除。而美国的经济也在和流动性危机作战(2015年9月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这是一个接近债务危机触发点的水平),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关键在于能否从我国抽走更多的流动性。
本人纵观国际热潮,分析国际经济走势,对股票、原油、白银、铜、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添加本人薇-信:1991291805。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