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这是终将载入史册的一天,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今天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并否定了中国主张的“九段线”。
菲律宾前教育部副部长安东尼奥·瓦尔德斯表示,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看似仲裁菲律宾与中国的争端,实际整件事情由美国操控。他说:“这个仲裁的唯一受益者绝对不是菲律宾,而是美国,他们是为了反对中国而做的。”
时任ITLOS庭长的是日本籍柳井俊二,在5人仲裁庭中,除鲁迪格·沃尔夫鲁姆(德国籍)仲裁员为菲律宾方指派,其余4人均由柳井代为指派,包括托马斯·门萨(英国与加纳双重国籍)、让·皮埃尔·科特(法国籍)、阿尔弗莱德·松斯(荷兰籍)、斯坦尼斯洛·帕夫拉克(波兰籍)。柳井指派帕夫拉克为中方仲裁员代表,门萨为首席仲裁员。
在笔者看来,作为本次中菲南海仲裁庭的实际最主要组建人的柳井法官,其公正性就本案而言是很难排除存在引发合理担忧的瑕疵可能的。柳井的特殊指派、组建权来源于《公约》对ITLOS庭长的授予,但《公约》附件七第3条(e)项在赋予庭长特殊指派、组建权的同时,也规定了适用的例外情形。此例外情形可视为对ITLOS庭长的法定回避事由,且如果存在对ITLOS庭长就此案偏见的合理担忧,并足以影响其公正性,则应构成“unable to act”即“无法承担此项职责”的法定回避情形。柳井法官就此个案,理应回避中菲南海仲裁庭指任、组建工作。
英国《金融时报》称,不利于中国的裁决可能会加剧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常态化地派遣海军舰艇前往南海的一些中国“人造岛屿”附近,强化“航行自由”。如果仲裁庭支持菲律宾在仲裁请求中的主张,可能会宣告“九段线”实际上是非法的,或者要求中国澄清“九段线”的法理基础。北京拒绝这么做,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是基于历史先例。英国《伦敦金融城晨报》甚至以“南海是发出1914年不安回声的火药桶”为题称,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管控它们在亚洲的地缘竞争,一切都没有问题;如果管控不好,一场“升级版的一战”完全有可能。
新华社针对裁决结果发消息称,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该如何对待这个结果,中国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就是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7月5日在华盛顿说的:出来就出来吧,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张废纸!
说白了,这就是闹剧收场的办法。
三年来,本来风平浪静、航行自由的南海,就因为这个仲裁案,愈发风急浪高,美军航母群都开进来了,军事对峙日益升级,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南海周边国家的利益,甚至也不符合菲律宾的国家利益。
现在,把仲裁结果当成废纸,则是结束闹剧,回归平静的最好做法。可以说,这是中国指给各方的一条明路。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及外汇、现货铜、沥青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添加V信 zf06088(长按可以直接复制)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