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这可能是一个古今中外讨论了几千年的话题,无论是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发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感叹,还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愤然写下“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甚至连《圣经》都说“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富裕;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夺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最贫穷和最富有的人的财富差距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0.3,暴涨到现在的0.47,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6年《社会蓝皮书》更是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拥有全国1/3的财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有1%。
那到底为什么中国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贫穷真的是陷阱吗?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所谓的经济增长函数,影响这个经济增长函数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资本以及科技。以前,我们总是在讨论资本如何欺压劳动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对劳动的欺压将不仅是资本,还有科技。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在网络上工作的人将远比在生产线上劳作或者在土地里刨食的人更能创造财富。
曾几何时,《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系列文章在互联网上疯传,我们姑且不论那些文章的真实性如何?但是有一件事实摆在面前,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确能改变命运,但是学习知识的成本远比你我想象的高得多。在古代,为什么科举给寒门的读书人带来了希望,这是因为教材千年不变,都是《四书》、《五经》,这让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都要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穷人和富人所学的东西都是类似的,不会因为你富有而能有比《四书》、《五经》等多的知识来源。包括上个世纪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大家所面临的高考教材其实都是类似的,知识的差距并不大。
所以,在互联网对信息的丰富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考量通过知识获取成本的形式,自动的给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获得更多高价值的知识,所以所谓的阶层天花板,不仅仅来自于财富,而是由财富所带来的知识分层,所以富人与穷人后代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结果是贫穷不仅会传染,甚至会遗传。
三是商业模式升级开始了对创富的剥夺。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升级,互联网的不断冲击,无论是商业还是餐饮业都开始公司化、规模化的发展历程,“去夫妻店、去个体户”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所以大量的零售业、餐饮业、酒店业、手工业等传统夫妻店盛行的行业,这些年都在被一个个大的公司所取代。因此,只有越来越大的规模才能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于是本来可以靠勤劳致富的人只能被打入低等收入阶层,于是财富和收入的分化愈加严重。




若水话金RSH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