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底中国政府授予独立进口原油的权利以来,中国独立的“茶壶”炼油厂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销售商之一、北欧最大的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已经拿下了从西非到中国“茶壶”炼油厂这条充满想象力的石油贸易路线中10%的份额。
这意味着这家公司直接向中国客户供应原油的豪赌最终迎来了回报。为了在全世界的原油公司中虎口夺食,这家公司通过主动提供“配送到家(青岛港)”的物流服务而占据了一定优势,挤占了西非原油的市场份额。
与市场上报离岸价格的典型交易模式不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报价已经包含了超级油轮的运费。因而有些市场人士认为,这家公司因为在客户可能取消订单的情况下,因为船只的租赁费用而承担了额外的风险。目前来看,去年已经至少有一家私人炼油厂因为没能筹集到款项而取消了从另一个卖家手中买油的合同。
另外,还有交易商暗中窃窃,认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因为青岛港的拥塞大概已经大为心塞,——毕竟这些船运费用是这家公司要自己掏钱的。但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市场营销和贸易资深副总裁Tor Martin Anfinnse依然因为拿下10%的市场份额而兴奋不已。
另外有交易者认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战略可能为在中国原油市场上形成新的定价结构而铺路。
此外,Anfinnsen就英国脱欧的结果表示,英国脱欧的确在全球原油市场上造成了动荡,但是供求的基本面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影响。只有欧洲和英国最终形成衰退才会对当地原油需求形成打击。Anfinnsen还认为,因为供给过剩的规模已经缩减了,原油市场有可能在接下来的6-18个月中回到现货溢价的价格结构。但是他表示:
“过剩规模需要在情况存在翻转的风险之前,更大规模地收紧(才能避免油价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