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伊朗某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国已经跟伊朗签订了一项新的合作协议,该项协议价值5.5亿美元,力求共同修建波斯湾南部的“格什姆石油码头”,将“格什姆岛”打造成一个涵盖石油生产和石油储备的重要石油枢纽。而当“格什姆岛”项目的第一阶段完成后,将能够达到1000万桶的原油存储量。
伊朗此次选择与中国合作,除了迷恋中国在中东的石油市场上“一号买家”地位之外,更关键的在于看中了沙特“去石油化”的最佳时机。要知道“富二代”沙特在前不久刚刚通过了“去石油化”的经济转型计划,这也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沙特这个中东供油大户将会逐渐减少对外石油供应,这当然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其他买主。伊朗正是瞄准了这一时机,扩大自己与中国的石油贸易关系,以便在今后的中国石油贸易版图中占有重要席位。同时,中国还将与伊朗签订为期十年的租赁协议,对“格什姆石油码头”的油库进行为期十年的租赁。据悉,单是租赁油库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伊朗带来近3亿美元的收入。
而实际上中国愿意选择与伊朗共建“格什姆石油码头”,也是出于对沙特经济转型的考虑。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石油供应商,与其他地区相比,中东的石油在质量和价格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且占有先天地理优势,在运输上相对便捷,因此一直以来中国的石油进口中很大比重上都是中东占了大头。沙特“去石油化”的开展必将逐步破坏中国与沙特、甚至是其他中东地区国家的石油贸易平衡,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选择与同为产油大国的伊朗共同合作,以便为今后的“中中”(中国与中东)石油供应链提供更加稳妥的保障。根据国内统计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中国原油产量同比下降了7.3%,降幅甚至打破了2001年2月以来的纪录。这也是欧佩克石油策略正在这个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奏效的侧面体现:向国际市场供应大量石油,以在最大程度上将高成本生产商驱逐,以达到让更低成本的石油能够突破重围进入中国等进口国市场的目的。而对于进口国来说,进口原油就必须要最大程度上保证石油进口路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格什姆石油码头”正是这样的项目,这也是中国看中伊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中国都格外注重石油项目的开发和拓展,石油关系到中国民生的方方面面,别的不说,单单从油价方面去考虑,轻微波动的油价都很有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出现巨大震荡,因此,石油储备就成为了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事实上不单单是中国,主流大国都有着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这也是为了应对出现突发情况时石油供给中断的情况。
金融投资市场:未来的中国经济不可能只有一路的高歌猛进,也会有残酷的厮杀。本人常年研究各国之间的财经动态,对世界宏观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视野,目前致力于现货市场研究,对现货原油,黄金、白银等大宗商品深有研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态,洞悉国内财经行情,把握最新行情利润。 如果你也正在从事现货投资可关注【本人微信:blsj789】我们做的不只是投资,是理财意识与风险管理,是让没钱的人能认识到赚钱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让有钱的人把钱合理规划,是打理你的财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