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元疯狂飙升,ICE美元指数(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上涨1.8%。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美元迎来的最大单周涨幅,美元指数更是一度触及两个月高点。
本周美元指数回落约0.5%,但今年迄今仍上涨1.9%。这代表着多头力量强势,与之对应的美元空头则是苦苦挣扎,但是鉴于基本面因素,投资者不应放弃美元长期走软的前景,美元在中长期内仍有贬值空间,具体有一下三个原因。
美元仍被高估
根据相关标准数据模型分析,由于上一个商业周期时,相当一部分国际投资者在美国持有大量资产,致使如今美元贸易加权汇率仍被高估10%左右。
而来自外部的压力在后续的时间里或可能打掉这部分高估部分。
在2010年到2020年的这10年里,就外部投资组合资产的持有率来说,欧元区投资者在美国市场份额飙升了约7.5个百分点,达到惊人的20.4%。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则有所下滑。
而新兴市场的加息和非美国发达市场股票的强劲回报,由此产生的投资组合外流可能令美元承压。如果未来几年美国以外的市场能提供有竞争力的回报,那么美元就会走软。
美联储加息预期“过头”
上周的美联储会议中,决策者们计划在2023年底以前进行两次加息,并且将缩减美联储的月度债券购买规模列入讨论事项。这些决策早于投资者的预期。
如今美联储对通胀更加敏感,这减少了美元因高通胀和极低实际利率而大幅贬值的风险,并应导致更高通胀消息与美元升值之间更为清晰的正相关关系。短期内美元的风险“偏向上行”。到2023年底,美联储将只加息25个基点,而市场已消化了大约3次加息。
虽然今天很难看出宽松政策的理由,但是导致今年快速增长的大部分因素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渐消失,到明年年中,GDP增长的净推动力将轻微变为负值。
世界上更多的地区在增长
美国经济并非孤立反弹:随着疫苗接种进程促进全球重新开放,未来6个月,有相当一部分经济体会迎来一段非通寻常的经济增长强劲期。
预计2021年下半年,欧元区GDP折合成年率将增长9%,加拿大将增长8.5%,日本将增长6.4%,美国将增长7.7%,持续的周期性反弹意味着更多国家的央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放弃宽松政策,而一些央行甚至可能会因为美联储的转变而实施更加“大胆”的政策。
那么,美元将走向何方?相关分析师预估:考虑到后市对将要到来的通胀消息更加敏感,目前预计欧元/美元三个月后将位于1.20,六个月后将位于1.23,12个月后将处于1.25;而此前的预估分别为1.25、1.27和1.28。有数据可见新的预期远低于以前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