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报道 日媒称,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靠近硅谷,负责高科技企业业务的投资银行家大量聚集于此。其中一位拥有30年以上经验的银行家Eric Edmondson的一席话颇有意思,他说“如今(在硅谷)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将获得‘BAT’的收购作为目标”。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6月22日报道,“BAT”指的是百度(162.22, -0.58, -0.36%)、阿里巴巴(78.73, 0.11, 0.14%)集团和腾讯控股3家中国IT企业。由于实现了迅猛增长,3家企业成为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名词。而如今,它们正利用丰富的资金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展开收购。最近有传言称,围绕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意甲)的AC米兰的收购,阿里巴巴和百度作为买家参与了谈判。
渴望被“BAT”收购
创业者们如今正在努力获得“BAT”认可,并试图成为被收购对象。
抛售自有股票就如同股票上市一样,被认为是创业者获得“出路”的一个的里程碑。在此前,购买股权的主角一直是微软(50.99, -0.20, -0.39%)、甲骨文(40.01, 0.02, 0.05%)及英特尔(32.29, -0.03,-0.09%)等美国大型企业。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加入这一行列。这一迹象似乎预示着全球企业势力版图的改变。
“BAT”等中国企业的收购行动是进攻型战略的一环,通过提高自己的品牌号召力以获得新技术和客户基础。主要瞄准的对象是亚洲和欧洲,同时,对海外企业的收购也是推进“一带一路”构想的中国的政策之一。
不过,当实际走访硅谷时还可以发现,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类中国资金的存在。
“那被称为‘傻瓜资金(dumb money)’”,一位30多岁的美国创业者透露了在当地被如此称呼的一类中国资金。
由于不清楚能否赚钱,连美国的风险投资也退避三舍,但这类中国资金却成为“慷慨解囊”的金主。这种投资判断令人联想起只要公司名称加上“.com”就能筹集到资金的2000年之前的高科技股票热潮。
创业者将这些资金解读为“逃离中国的资金”。
据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组成的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中国2015年出现近7000亿美元的空前规模的资本净流出。虽然速度已经放缓,但资本的流出今年仍在持续。
中国避险资金也在流入硅谷
在这类资金中,包含担忧中国经济前景,以及厌恶由此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预期的中国富裕阶层的避险资金。这些中国资金或许正在流入硅谷刚刚成立的企业。由于离开中国是首要目的,因此对于投资的判断自然存在不严谨之处。
也有投资者将这类中国避险资金视为是对中国经济的警告。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沿海城市纽波特海滩的投资家比尔-格罗斯便是其中之一。拥有“债券大王”绰号的格罗斯创建了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性的机构投资者。如今,他是美国投资公司骏利资本(Janus Capital)的资产组合经理。
格罗斯的担忧指向据称超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50%的民营企业的过剩债务。
格罗斯指出:“企业将盈利用于债务偿还和支付利息已耗尽全力,根本谈不上进行生产投资”,同时强调称:“中国将通过降息等措施在问题暴露之前争取时间。但这样下去,资金周转总有一天达到极限,中国人自己清楚这一点”。即便如此,中国资金还是在涌向高级住宅和度假村密集的纽波特海滩。
来自中国的大规模资金充斥世界。但这其中有的用于“攻势”,而有的则意在“防守”,两类资金正同时存在。
尾语:
纵观国际热潮,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还是现货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和韬略聊聊。现货投资,很多时候,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心,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耐心,要么,你错失机会,要么,你跌入陷阱。现货市场运动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趋势。顺势而为是投资者长期生存并获得盈利的重要法则。只要趋势仍然有利,投资者就可以继续获利。不求激进,稳健做单。保持长期盈利有稳定收益才是投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带的要的不是“傀儡”,做单机器,而是教会你“渔”,而不是给你鱼,佛度有缘人,我带有心人!
添加分析师韬略微信:Taojin688(长按可复制),获取更多最新原油、沥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