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俄原油贸易再创纪录。但是,考虑到国内原油产量已触底反弹,下半年我国火爆的原油进口局面极有可能出现降温。故投资朋友谨慎或将出现的盛极而衰局面。
中国海关总署周二(6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自俄罗斯原油进口创出524.5万吨的新高,约合124万桶/日,较上年同期增加33.7%。这一数字已是连续两个月创下新纪录。4月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为481万吨,同比增加52.4%,同样刷新纪录。虽然同比数据大幅提升,但环比数据增长已现疲态。5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224万吨,同比增长39%,较4月环比回落4.3%,为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点。
自俄罗斯进口量连破纪录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已是众所周知。而各产油国对中国这个“大买家”的争抢也日益激烈。目前来看,在抢夺中国市场的竞争中,俄罗斯略胜一筹。在油价下跌开始的2014年,沙特向中国输出原油总量为4967万吨,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第二名是安哥拉,而俄罗斯仅以3300万吨位列第三——这也是多年来较为固定的江湖次序。
不过,自去年开始,排序开始发生变化。去年5月,俄罗斯首次超过沙特。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在两国之间几经交替。到去年11月,俄罗斯再次超过沙特,之后几个月,自俄罗斯的进口量可以用“暴涨”来形容。
地炼企业买油后劲不足
虽然2月以来原油价格一路走高,但几个月前签下的原油进口合同,并没有受到油价大幅攀升的影响。自2016年2月开始,我国进口原油量已经连续第四个月超过3000万吨。今年前5个月,我国已经进口原油总量已经达到1.56亿吨,接近去年全年水平的一半。
不过,国际油价经过3个多月的震荡上扬,50美元/桶的心理关口已被突破。但作为中国民营炼厂最重要的集中地,山东民营炼厂加工进口原油的成本已开始急剧攀升,未来未必会继续大量进口原油。
中国原油火爆进口局面欲降温
今年5月,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408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2.7%。2014年全年,沙特向中国供应的石油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16%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油价的逐步回暖,这种局面或许将被打破。从“三桶油”的原油开采成本来看,最高的莫过于中海油的海上钻井平台,其综合成本约在45美元/桶。
理论上,以当前的国际油价水平,国内油田运营状况将出现明显好转,并极希望扭亏为盈,国内原油产量亦存在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因此,综合国内油田开采,民营炼厂原油进口等方面考虑,5月之后,我国火爆的原油进口局面极有可能出现降温。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投资市场中,更多的时候不是数据来把控行情走势,而是一些实时事件最新消息面等对行情的影响更大。关注笔者(V信:m3254069214)获取更多实时资讯、行情点评,策略指导及技术解套。
文/明生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