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金属市场的所作所为是否就像以前石油市场上的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生产国兼消费国,中国根据价格信号调整供应和平衡市场,这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金属市场事实上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角色。
虽然中国对金属市场的作用,不像沙特在OPEC辉煌时期对油市起到的那么明显的平衡作用,但中国与金属市场之间的互动却有几分相似。不久之前,中国在钢铁、精炼铜和铝等多数工业金属或半精炼金属出口市场上的影响还无足轻重。不过,此后中国钢铁和铝出口量激增,实际上将中国融合进这些全球中间金属市场。
在铜市场上,尽管其加大了国内冶炼能力,矿石和铜精矿的需求增速逐渐加快,但中国仍然是主要的净进口国。中国正在根据市场状况和国内需求来扩大或削减进口,从而对全球铜市场施加影响。
尽管不像OPEC过去那样表现得那么协调,但中国目前在中间金属方面仍起着市场平衡机制的作用,藉此也在铁矿石、炼焦煤、铝土矿和氧化铝等原材料市场发挥着重大影响。以钢铁和铁矿石为例,今年这两种商品的走势特点都是强劲上涨后回落。上海螺纹钢期货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急升了将近73%,随后到6月17日收盘时滑落了24%。同期现货铁矿石价格上扬86%,随后到6月17日收盘止下挫26%。
由于中国政府希望刺激经济增长,预期基础设施支出将会增长,故钢铁价格上扬的背后有基本面的推动。但在金融市场以外的情况是,钢铁企业增加生产,那些原本因为国家计划削减过剩产能已经停产的企业又起死回生。其结果就是,3月钢产量创纪录新高,这一纪录在5月又几乎被追平。
以实际效果而言,中国钢厂在价格上涨信号的鼓励下增加生产,起到了平衡市场的作用,但最终极有可能生产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滑。这将导致预期未来几个月中国钢铁产量将会减少,除非钢铁厂能找到出口客户来吸收国内市场无法消化的产量。
总的来说,中国钢铁产量从去年以来变化迅速——5月产量7050万吨较12月的6430万吨高出近10%。如果未来几个月中国的钢产量真的开始减少,那将进一步表明中国的钢铁厂即使无意,也将对市场起到平衡作用。中国铝产量早前几年也曾出现类似的模式,原本闲置的产能在价格上涨时迅速复工。
若说中国作为金属市场平衡者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是价格下跌时超额产能退出市场的情形看来不若价格上涨时产能增加的状况。那意味价格涨势持续的时间通常比跌价、或价格停滞的时间要短。但中国的炼钢和炼铝厂似乎能够、且愿意对市场动态变化做出反应的事实,或许和前些年已有所改变。以前他们通常可能不顾市场价格,一味地继续生产。
这可能是加工金属出口增加造成的影响。今年1-5月,中国出口钢材同比增长6.4%,达到4630万吨。未锻造铝和铝产品出口1-5月下降7.9%至190万吨,这可能是因为最近全球价格下降的缘故,以及铝价涨势不如钢材强劲。伦敦三个月期铝自12月低位至4月末的年内迄今高点上涨了17%,随后自高点下跌了近4%。
当然,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他生产国都看在眼里,而且不是非常高兴,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止中国钢材等金属的出口,或者正在考虑采取此类措施。但总体来看,中国似乎已经从最后的买家变成了调节生产国。
中国正在限制产能,同时有干预市场的意愿,意味着其作为调节生产国的角色可能难以捉摸和不可预测。从这点来看,中国不像是过去的OPEC,但类似于OPEC,观察中国金属生产商的产出与出口趋势变得越发重要,因其俨然成为全球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
(此文章纯属本人原创,以上点评仅代表我技术部看法,仅供参考,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技术部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周公世家扣:20/321/6516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