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多日的沪市终于再次放量,在券商股的带领下智能家电率先反弹但涨停家数较少,估计家电板块难以持续,唯有上月推荐过的002508老板电器涨停,但恐独木难支,市场还是需要新的热点。昨天讲完了当前中国经济困局的解决方法,随后我会多讲讲股票。下半年有两个板块遭到重仓医药、白酒,从有股票以来吃药喝酒的行情就从来没有断过,但今年连续遭遇重创,那么就真的不行了吗?显然不是,生病了该吃药还得吃药,想喝酒了谁也拦不住,所以对于暴跌的股票也就有机会了。虽然抗癌药受到政策利空打压,但并不是所有要都受到政策限制,对于只是受到波及的医药股还是可以有关注的。今年东北企业接连暴雷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那么东北的企业就真的不行了吗?我看未必,今天就来说说一家东北的医药股。
但在资本市场,投资者比较专一,只黑东北。东北股也的确"争气",前有欣泰电气财务造假,后有獐子岛扇贝游走系列,今有长生生物毒疫苗伤害祖国幼苗。投资不过山海关,诚不欺我。作为一只黑龙江股票,葵花药业表示先自黑为敬:一黑其为正宗的东北股;二黑其主营为中成药,中医黑可以声讨了;三黑其身为药企,研发费用居然远远低于销售费用,发展前途堪忧。不过,葵花居然颇有一种“志大似鸿鹄,任鼠辈嘲讽”的优越感,其实控人关彦斌在公司20周年庆上豪迈地说再给我20年,我还你们一个千亿葵花。关老板突然迷之自信,并不是没有缘由。2017年以来,葵花药业业绩出现反转,且有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此时不吹,更待何时。20年前,葵花药业的前身黑龙江五常制药厂是一家地方国企,其生产效益曾经很不错,自主研发的护肝片,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金奖空缺)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但五常制药保持着国企常见尿性,经营管理不善,干部搂,员工偷,企业每况愈下,很快就濒临破产倒闭。退伍兵关彦斌眼光独到,看中了五常制药的技术和产品,买下改制为民企,改名葵花药业,取意有太阳的地方就有葵花。
关彦斌提出了"广告拉、处方带、OTC推、游击队抢"的组合营销。最终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葵花品牌更是家喻户晓,在神州大地上做到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葵花。葵花药业主要从事OTC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OTC即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主要由处方药转换而来,目前我国每年平均转换数量为30种,2016年OTC市场规模达到2234亿元,已占药品市场整体的15%。
葵花药业作为我国OTC龙头企业,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其产品主要分为儿科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感冒用药等六大类。葵花可谓品种资源丰富,通过打造黄金单品群,他不断完善产品梯队建设,目前有药品文号储备1000多个,在销品种300个。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护肝片和胃康灵是目前葵花的三大黄金单品,形成的产品群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销售规模超6亿,护肝片超4亿。超过1000万的品种更是高达到56个,产品后继有人,保不齐哪天又出爆款。积累如此丰富的产品群非一日之功,自主研发是日常操作,公司以五常葵花起家,潜心研发耕耘,三大黄金单品都是五常结出的硕果。
葵花药业设立了北京和哈尔滨两大研究院,研发经费不断增加,2017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亿”,同比增加66.85%,占营收比重2.69%。可能很多人说作为药企,这点研发投入少了。但葵花药业是生产中成药,产品对症感冒咳嗽、消化用药为主,成熟后就可用万万年,还要怎么研发?葵花药业从收购五常制药起家,尝到了甜头后,并购路线坚持了20年不动摇。上市后,更是依托资本市场的力量,先后并购多家公司。相继获得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复方氨酚烷胺颗粒等优质产品,为业绩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葵花药业打广告的方式是聚焦黄金品种,电视为主,辅以互联网、报纸、广告牌等多种方式,持续轰炸。在广告投入上,葵花高举高打,投入力度上闪耀着葵花般的土豪金。光2017年就砸了4.84亿元,占营收的12.56%,宣传费累计超过20亿元。横向对比,也是霸气侧漏,一览众山小。
葵花药业还依靠覆盖全国的销售队伍实施控制营销,对药品从出厂价到商业再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防止窜货、库存积压等现象,保持终端价格稳定。在渠道建设过程中,葵花药业建立了超400支省级销售团队,与全国近千家医药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覆盖了近6000家医院和35万家左右的零售终端药店,占全国零售药店的80%,有实力在一周之内将新产品覆盖全国的零售终端。与葵花药业行业顶尖的销售渠道对应的是高的可怕的销售费用,年均高达35%的销售费用占比放眼整个A股市场都是独一份。要维持规模巨大的销售费用,中成药企业毛利50%以上是标配,葵花毛利率达59.61%。毛利率虽高,但利润却不甚理想。
为实现药品流通行业的规范运营,国家在营改增的基础上,于2017年1月吹响了全面铺开两票制的号角。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企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核心目的是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打击“过票”行为。2017年,葵花药业进行了新的营销改革,根据产品选择适用的营销方式,执行“一品一策”战略。具体来说,就是把此前的品牌公司、处方公司等划分为19个以品类群为主的子事业部,销售渠道精细化,更好地发挥产品群的协同效应。在销售业绩的考核上,也从过去的收入导向型变为利润导向型,逐渐压缩OEM业务的品种数量,销售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20%降低到了10%。考核机制更精细化,明确了高毛利核心产品的增速要求,把销售重心放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护肝片等高毛利品种上。同时明确了聚焦“品种升级战略”的发展方向,启动打造10亿级黄金大单品群的计划,提高在儿童用药类和消化系统类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肝炎和胃病需长期服药,加上我国庞大的患者群,市场空间较大,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品牌药。葵花护肝片是公司独家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属于护肝和修复肝功能药物,上市30多年,是行业内唯一两度获得国家质量银奖的产品(金奖空缺)。公司的胃康灵为胃药畅销品牌,通过多年的宣传推广,在OTC市场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胃康灵和护肝片都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护肝片销售额从2013年的2.5亿增长到2017年的4亿,增长迅速。胃康灵作为公司的传统强势产品,在2011年销售收入就达3.5亿,但胃康灵的原材料白芨近年来价格飙涨,从2011年的170元/千克涨到2017年的850元/千克。为控制成本,公司采取了佛系营销的方式,近几年销售额都在2亿元左右,从2017年10月,白芨的价格开始下降,截止今年5月已降到550元/千克。
随着白芨的价格恢复常态,公司的胃康灵有望再次实现稳健增长,这两大单品在公司的资源倾斜下都将有望打造成10亿级的单品。再看儿童用药类。作为一只潜在的二胎概念股,葵花药业最大的希望仍在儿童用药,作为主打产品,儿童药在所有产品中增速是最快的。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我国的新生儿数量达到近15年最高水平,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我国的新生儿仍将维持在每年1700万左右。我国2.3亿的儿童催生了1500亿的儿童用药市场。根据米内网的数据,儿童药市场的规模增速在15%以上,远高于行业8%的增速。但我国生产儿童用药的药厂少,根据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专门生产儿童药的只有10多家。儿童用药比较匮乏,药品种类少,剂量规格和剂型少,90%以上的上市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儿童用药扶持政策,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扶持力度预计将进一步加大。葵花药业2007年公司就立足打造小葵花儿童品牌战略,经过多年发展,已覆盖儿童感冒、化痰止咳、助消化等常见疾病领域。儿科药的营收增长较快,从2011年的6.28亿增长到2017年的1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营收占比达到46.78%。拥有儿童药批文70多个,打造了黄金单品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和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芪斛楂等二线品种。其中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公司的独家剂型品种,市场知名度高,在全国四千家多家医院有销售,是绝大部分医院治疗儿童感冒的基础用药。2017年2月,人社部颁布新的医保目录,公司有多个品种入选,其中就包括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和OTC端的覆盖率。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公司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10亿小目标指日可待。此外公司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是2015年收购隆中公司获得的品种,经过公司的改头换面,草鸡变了凤凰。2016年销售额达到2亿,同比增加77.38%,市占率高达53%。
通过前期的大量投入,葵花药业在产品、渠道、品牌上的布局已日臻完善。在2017年站上政策风口后,葵花药业抓住机遇,在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上进行了革新,营收实现了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长率也很漂亮。方向对了,结果也就对了。在OTC行业,葵花药业广积粮(产品),高筑墙(品牌渠道),缓称王(闷生发财)。历经风雨二十载,方得葵花向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