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星解盘,投资指导微信nx88110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汽车、运输以及现代化农业等领域对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费增长迅猛,原油的消费量逐年攀升。
在我看来主要是这几方面拉动了油料消费的快速增长,并将继续推动这种趋势。1中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2汽车、运输业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和近年来公路交通状况的长足改善,中国汽车运输业蓬勃发展,对成品油消费的需求日增。且汽车保有辆也大幅度提高,促使对成品油及原油的消费直线上升。3农业机械化推广取得成效,农用柴油消费增长较快。
跨国石油公司看到中国成品油销售巨大的市场和利润,外资公司在中国石化海外上市时投入巨资成为其战略投资者,以换取能尽早进入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的机会,它们用心不可不谓良苦。
而现在,海外石油巨头改变作为外资战略投资的角色,调整在中国的投资方式。他们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加油站和油库的建设上。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是一个关口。同时目前的定价机制对宏观经济有诸多不利影响。低油价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得不到充分释放,政府会因此制定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低效率的项目很容易得到贷款,将使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
而且低成品油价导致中国补贴世界。中国包括劳动力、汽油等在内的资源价格过低,这一因素会吸引外资,但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有限。这一因素也夸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外资企业利用中国低价资源赚了钱,而他们的政府又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使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所以这样的油价定价机制无法实现和谐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也无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很明显现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无论最终采取什么样的定价方法,其最终都是成品油价格随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过去那种“该涨不涨,该跌不跌”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外国石油巨头早就预测到中国成品油市场的改革和成品油价格的走势,所以它们之前就在中国的许多重要省份布置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进入市场与中国公司合作和竞争获得巨大利润。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大成品油消费国,外资巨头一直看好中国石油市场的消费能力。从中国近几年来汽油的零售价的变化来看,汽油的零售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这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问题和按照入世承诺实现成品油销售市场化经营所作出的措施,可以确定,中国政府对这个市场逐步放开指日可待。
在我看来,外资公司的别有用心不会那么轻易就能霸占市场的,要知道谁的国土谁的地盘还是谁做主。国际原油方面:
原油年初到现在的表现一直都相对良好。在降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产量和部分地区持续的生产中断的背景下,原油价格得到了靓丽的反弹。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目前都徘徊在48—49美元/桶,远高于今年年初30美元/桶下方的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一份客服报告中,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由AdamLongson领导的研究小组称,原油供应此后将再度上升。程昊明以为由于原油供应中断得以解决,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可能得以恢复。原油价格可能回落到供大于求定价机制下的30-50美元/桶。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原油沥青、铜等现货交流学习。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添加微信nx8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