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预计衰退性顺差仍会维持高位。而央行相关人士也多次把顺差扩大作为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的理论依据。
许多同志总是喜欢把汇率问题跟政治外交扯起来,笔者不否认他们之间紧密的关系,但是什么东西不能强调太过分,货币首先是经济概念,反应的是经济,货币的强弱从大的趋势上首先是经济的强弱,判断汇率不从这个出发点走,那只能是南辕北辙。
比如,端午期间,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价“分道扬镳”。截至周五收盘,美元/离岸人民币时隔四个月再度跌破6.6大关,至6.6044,;美元/在岸人民币周三收盘于6.5624。高盛对人民币彻底看空,他们说:“我们对人民币转向彻底负面(outright negative)”。
很多同志肯定很怀疑,此轮央行早就引导人民币兑美元下跌,但是这次没有像去年8月和今年1月两度贬值那样,是离岸市场引导人民币下跌,这次离岸市场稳坐钓鱼台,导致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的喇叭口几度弥合,但是这次看来又要重新张开了。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衰退式顺差已经不在了。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2%,较前4个月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8万亿元,下降1.8%,收窄0.9个百分点;进口3.88万亿元,下降5%,收窄2.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万亿元,扩大8.2%。
而2015年,贸易顺差3.69万亿元,与2014年相比大幅扩大56.7%。这就是所谓的衰退式顺差,由于欧美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再加上中国出口竞争力减弱,中国出口最近几年持续下滑,但是顺差却是持续扩大的,原因是尽管出口很弱,但是由于国内需求不振和大宗商品断崖式下跌,进口更弱,导致顺差扩大,这是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还比较强劲的最基础的原因。
而笔者早就说过衰退式顺差不可持续,因为大宗商品的价格总有见底的时候,导致顺差开始减少,今年5月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今年五月,出口1.17万亿元,增长1.2%;进口8471亿元,增长5.1%;贸易顺差3248亿元,收窄7.7%,进口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出口增速。
也就是说,尽管最近几年资金在外流,但是流进来的资金非常可观,这就对冲了资金外流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但是一旦衰退式顺差不在,资金外流就更加显性化了。
许多事情都要看长远趋势,其实衰退式顺差的拐点,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显现,3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2月贸易数据,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下降15.7%。其中,出口8218亿元,下降20.6%;进口6123亿元,下降8%;贸易顺差2095亿元,收窄43.3%。
有人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预计衰退性顺差仍会维持高位。而央行相关人士也多次把顺差扩大作为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的理论依据。
但事实上,衰退式顺差不可持续,则人民币汇率稳定就要寻找其他理由。比如最近几年大宗商品疲软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的疲弱,首先是中国需求的疲软,但是需求和供给往往都是硬币的两面,持续的价格下跌总要在供给上体现出来,当价格下跌到一定临界点时,经济自然的规律起作用,供给就必须不断的出清。像中国这样地方政府纯粹是政治性的刚性兑付,也不可能持续太久,比如连中国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其他国家的供应能不减少吗,所以最终总要体现在供给上,那么价格上涨就是必然的。
所以今年成了大宗商品年,尽管库存数据还很高,但是大多数大宗商品都已经上涨了一半以上,即使过剩如原油者,价格也正在挑战60美元关口。
另一个方面是,人民币高估对进口形成正向效应,对出口形成反向效应,尽管中国的钢铁在贸易方面一再形成摩擦,但是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更加迫不及待,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必然是下跌的,进口商加紧进口是本能选择。
汇率是一个经济体资源分配的基石,必须处理好,如何处理好,不要过分考虑政治外交等等短期因素,好好思考未来的经济走向,然后才可能形成长期战略。
笔者对现货原油、沥青、铜 、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金柯qq:923548620,微信:kingkeking。在投资的路上,希望金柯可以伴随你一路前行,看潮起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