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这话不无道理,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以及日常工业生活不可分离的必备能源,对各行各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们的国家以及日常生活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2008年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最高点达到147.25美元,今年2月11日最低跌至26.05美元,跌幅高达82%。在原油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和各大产油国展开“石油大战”的现状下,原油价格也随之多次上演“过山车”,而在此次“石油大战”中谁尝到了最大甜头呢?
作为原油市场中最重要的消费国,在2015年4月,中国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原油第一大进口国,2015年中国耗费8300亿元进口3.1亿吨石油,对比2014年耗费1.4万亿元原油进口总量为3.1亿吨,足足节约了5700亿元,做到了约40%的惊人降幅。中国目前已建成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有8个,全部容纳后约有1.9亿桶,但1.9亿的储量仅供全国消费19天,这个数值远远低于国际战略储备指标的90天。
在笔者看来,中国现价段的“囤油战略”还是相当正确的,在油价下跌中捞足了好处,国内自给方面却表现堪忧。不得不说油价下跌虽然给国家囤油省了大笔的资金,但与石油自给率仅2%的日本不一样,国内的众多油田开采情况得不偿失,具体大家看看三桶油的报表就能得出,不用笔者细说。另外在进口石油价格方面,中国吃了一个“哑巴亏”,2015年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进口石油协议,协议中的石油价格为95美元/桶,所以在此次油价大跌的行情中国看似“获利不菲”,但其中的苦楚难以言表。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石油自给率仅有0.2%,基本依靠进口,在油价暴跌的背景下其98%的原油进口率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1970年的石油危机,让日本对自身资源贫瘠的危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目前和伊朗已经建立了石油战略合作,以其作为岛国石油运输有着极大便捷性的优势,帮助伊朗加强基础建设为条件换取更低的价格进口石油用于战略储备,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家。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可以在不进口不开采石油的情况下支撑139天;而日本更为惊人,储备的石油足足比美国多了20天,可使其支撑158天。截止2015年年底,日本一共建设17个民间级储备石油基地和10个国家级储备石油基地,以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的两种形式,让石油储备总量达到了5.3亿桶,而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将战略原油库存提升至5.5亿桶。与中国大手笔不同的是,静悄悄进行的“囤油战略”的日本,原油储量比中国多得多,这些石油可都是钱。
从上述来看,虽然中国被视为原油市场的“大赢家”,但真实情况可能是日本在此番原油价格下跌的走势中,所获得的好处远大于中国。中国战略原油储备依然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携“石油人民币”之势赶超日本,让我们翘首以待!
接下来笔者和大家分享下投资方面心得,非投资者可以忽略。做投资,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想要一夜暴富,那么你可以去赌博;我们力求的是老师和学生做好配合,互相信任,少一些套路,多一点真诚,老师做好指导,你做好笔记认真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方可走上长期稳健盈利之路。做投资和钓鱼的道理是一样的,每次抛出去的钩并不见得都有收获,但你心中要永远寄予希望,经得起鱼漂的上下沉浮,把握好手中的这根鱼竿,娴熟的技巧来自于时间的积累。
目前,原油、铜、沥青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组合工具,双向交易既可以分散风险,又能获得较高收益,近年来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回报都是相当可观的。本人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金融货币关系,对原油,沥青,铜等贵金属走势特点深有专研,如今出现持仓心态不稳,做单犹豫不决,进出场点位把控不准,趋势研判紊乱的投资可以关注老师薇--信:kk093262(复制)获取有效建议指导以及投资策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