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OPEC部长级会议落下帷幕,各成员国意见分歧较大,最终仍未达成石油限产决议。这就意味着,油价虽然缓慢回到50美元/桶上下,但持续走高阻力较大。那么在低油价持续的情况下,对我国石油上游产业造成的冲击将继续加深。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行业的萎靡已经显现出不可逆的趋势。比如钢铁,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中,有近40家亏损,亏损面达44%,户均亏损2.58亿元;全国钢厂都进入了“裁员”阶段。很多30多岁的员工苦笑着说自己重新变成了啃老族。细想这苦笑的回答也确实是无奈和残酷的现实。同样经历着寒冬的石油行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钢铁行业?这个寒冬会不会将持续很久,演变成冰川世纪呢?我们来对比两个行业分析一下。
供给侧问题 原料成本问题
钢铁行业经过前几年的澳洲巴西铁矿石价格的冲击,铁矿石价格和储备始终处于高位。开采成本每吨要比进口矿石高出近20美元。矿山停车,工人停工。
虽然石油行业的价格体系和进口比例与钢铁不同,但近两年持续低迷的油价,导致的结果与之十分相似。以胜利油田为例,开采成本远高于进口成本,我国进口原油始终处于高位,2016年一季度,胜利油田就由于开采成本过高导致至少有4家采油区块停产。部分一线石油工人竟然无活可干。
落后产能问题
钢铁行业在上一届政府“4万亿投资”的驱动下,曾经扭亏为盈,并且有一次十分好的去落后产能的机会,然而没有抓住。彼时,并没有除去旧的生产设备,在提高钢铁品质上下功夫。取而代之的是过度扩张,收购小型钢厂,大量输血给兄弟企业,却失去了造血功能。在钢价低迷的情况下,内耗了大量财富。
石油行业在炼化部分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相对控制得不错。在十八大以来绿色经济的政策下,油品不断更新换代,保证了较高产品水准。然而上游采油方面落后产能依然不容乐观。采收率较低的油井依然有很多,比如胜利油田采收率不足10%的油井依然在工作并且不在少数。如果当下不在降本增效、淘汰落后产能上加大力度重拳出击,将来必定要付出更大代价。
人工成本问题
作为国企,即使在亏损情况下,人力成本往往也是不能削减的,即不会轻易裁员,因此一旦裁员,证明行业真的不行了。
钢铁行业,鞍钢16万人,宝钢13万人,首钢13万,武钢8万。其中鞍钢计划减员6万人占比37.5%,武钢减员4-5万,超过50%。目前钢铁行业减员潮还在持续。
据不完全统计,中石化106万人其中体制内约40万人,中石油体制内50多万人,中海油员工正式员工不到6万人,总体约10万人。虽然石油公司没有开始减员,但石油行业员工人数体量巨大。各大石油公司在招收应届毕业生数量上已经开始缩水并且也发生过用人单方面毁约的情况。随着国际上著名的油企接连裁员,不知道拥有几倍于钢铁行业人数的三桶油还会挺多久。
需求侧问题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巨亏主要原因归咎于钢材市场价格下滑,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降低幅度相对较低,外部市场因素吞噬了盈利空间。基建没有热度,工业始终低迷是主因。
对于石油行业来说,需求侧也是存在一定问题,但相对来说主要是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全球工业经济持续萎靡,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放缓。其实,对于石油行业需求侧的威胁主要还是新能源技术的替代。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增加导致私家车用油量也在萎缩。这样的情况在未来可能是不可逆的。
体制通病
石油基地与钢铁基地一样,起初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形成了诸如,大庆,东营,克拉玛依这样的石油城,都是以产业带动城市。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附属企业,比如,医院,学校,奶厂,甚至公安系统,庞大而冗杂。虽然随着市场化的推行,然而体制太“重”依然束缚着石油企业。主要表现在机制僵硬;企业办社会残余未消;人浮于事等。虽说这几年经过改革有所成效,有些“附企”已经剥离,但毕竟积重难返。加之OPEC会议结果是不限产,油价不会马上回升,将依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本上升使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这与钢铁行业极为相像。
总的来说,如果现在说石油行业会像钢铁行业一样进入冰川时代还为时尚早。石油毕竟是能源,是工业血液,是刚需!但转暖趋势是不乐观的。作为石油人要准备好对应冰川时代降临的准备。
投资凭借的不是运气,而是精准判断盘势,冷静面对大盘起落,情绪绝不随着输赢起舞。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让风险失控!对于手上套单的朋友,我不会说我比谁谁谁厉害,更不会说谁谁谁的方法不对,我只想说我会用心去帮你解套,用心的带你做好每一单,毕竟对现在正被套的朋友来说,用最小的损失解套,甚至盈利解套才是你们最需要的。对于被套过单的朋友,找一个负责人的分析师才是最重要的。对原油,铜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金朝微信:jcby888 获取每日投资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