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跨国石油公司在石油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在许多资源国家的石油工业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在中国石油界的地位比较微妙,尤其是在当前,更是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位置。无论是深水油气还是页岩气,都没有能够成为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的突破口。这是为何? 据统计到2019年,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参与的石油类项目产量将较当前增长1/3,达到年产1100万吨。表面看来似乎发展态势不错,实际上有很多问题和不如意。据外媒分析,由于存在一系列事关公司发展的“掣肘”因素,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油气投资项目运营正在走向萎缩。 跨国石油公司在华油气领域的尴尬作为
外媒认为,在100美元/桶的油价下,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尚面临资产质量差,市场准入门槛高,合作伙伴苛刻以及工程施工环境差的挑战,如今40美元/桶的油价下他们的经营状况会变得愈发严峻。一直以来国家石油公司给跨国石油公司提供新的机会并不多。这种状况若持续下去将导致国际石油公司从中国石油领域撤出,结果便是降低外资总量,2014年已有阿纳达科和诺贝尔两家公司从中国撤资。
从历史层面看,中国石油业引进外资的驱动因素同其他行业类似,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需要资金、人才和技术去发展那些有潜力但开发难度大的重要项目。国内的发展需求涵盖了海洋油气、页岩油气以及深水油气。理论上讲,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大有用武之地。但是最近几年,国家石油公司的这种理念和动机似乎不那么强烈了。原因就在于深水油气和页岩油气领域等难啃的骨头基本上由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包办,几乎没有跨国石油公司什么事儿。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依靠自身力量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点确实令跨国石油公司感到纠结和无地自容。跨国石油公司在华油气发展历程
有咨询机构认为,过去二十年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发展并不轻松。虽然有一些发展机会,但这些机会往往与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转嫁风险行为相伴生,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需要支付高成本。实际上跨国公司在任何资源国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中国的油气发展机会的掌控者分别是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石化三家国家石油公司。他们一开始的确希望从那些在石油舞台驰骋多年,有超强实力的跨国油企身上学习到油气勘探开发经验和技术以促进国内资源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际上跨国石油公司要想获得中国油气投资机会,唯有与三大油开展合作也才方有可能,且这种合作是由国家石油公司主导而非跨国公司主导。
海上油气方面,中海油最初寻求合作伙伴是与康菲石油公司结盟的,双方共同开发海上蓬莱区块重油。随着项目的进展以及双方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管理的逐渐成熟,中海油关注的焦点逐渐开始转向深水并寻求新的合作伙伴,2004年中海油与哈斯基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深水油气。到2019年,预计产量将增长至1100万吨,2020年之后将再次出现衰退。衰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之前发现的油田逐渐进入下行期而现阶段看来尚没有新的补充源,导致产量下降,如图1所示。从产量构成方面看,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油气产量将逐渐转向以天然气为主。到2016年,天然气在跨国公司中国区的产量中将达到一半以上,到2030年会稳步上升至70%。中国当下正经历天然气需求下降以及进口量增加的能源供需转型,与石油企业增加天然气产量的目标多少会有些冲突。国内外一致认为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率在今后几年会有大幅度下降,已经由2011年的22%降至2015年的3%。跨国石油公司参与的项目产量处于上升阶段,而中国国内自产天然气需求相对减弱,导致跨国公司参与项目的产量下降。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经济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策略,操作手法和思路,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铜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号:YLSJ211 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