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一直属于弱项,这也是中国在航空技术方面最后一个难关了,如果这一关再克,则再无可难住我们的问题了。近年以来,我们的WS-10,太行发动机已经日愈成敦,开始在生产之中大量应用,让歼十,歼十一的生产已经不再需要使用俄式发动机了,WS-13也马上要进入量产。
不过我们在大涵道比高性能涡轮风扇发动机方面依然薄弱,运20依然需要使用俄制发动机,也因此俄通社曾在关于中俄大飞机项目报道中自豪的宣称,没有俄制发动机中国大飞机飞不起来。可惜他们不知道,中国没有依赖外人的习惯。
我们为大型运输机研制的WS-20与WS-18的进展相当不错,其中WS-20由太行核心机发展,WS-18则基于俄D-30发展出来,同时上马二个型号,只是为了保证进度,加双保险。WS-18发动机主要基于俄D-30KP-2发动机研制。其原型为D-30KP-2,大涵道比高性能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2.5吨,涵道比2.42:1,翻修寿命3000小时。它是前苏联时期研制的第一种大涵道比高性能涡轮风扇发动机,特点是:推力大、耗油率低、性能可靠。目前,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和轰-6K型轰炸机装备的均采用该发动机。
WS-18并非简单地仿制,毕竟俄方并没有向我们转让该发动机的技术,我们以实物为基准,自行开发,更象是参考设计。从目前流出的情况看,WS-18的重量只有2000公斤,要轻了300公斤,可是推力已接近13.2吨,比原版D-30-KP的12.5吨有不小提升;耗油率比较低,大约下降了2成;可靠性好,在空中试车平台中并没有遇到过多难题,在1年时间内就完成了验证测试飞行。其实,中国在发动机技术领域,真正的问题只是经验不足,综合能力差一点,但是在单项技术方面却不弱,甚至许多比俄罗斯更高,也因此WS-18的性能会超过原型很正常了。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目前它的寿命要差一点,达不到首次翻修寿命3000小时,这不是设计问题,而是长期的生产与使用中的经验积累成果,所以这个只能在今后逐步提高了。目前来说,WS-20要慢一点,WS-18则要快许多,很可能已经开始装机使用。不久前,俄罗斯技术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以前进口的D-30KP发动机总计交付的只有239台,目前应基本使用完毕,可供新机生产使用的数量已不少,可是中国却没有继续进口的意思,至少尚没有进行相关的谈判。由于现代航空装备的生产周期都相当长,发动机必须提前很长时间订货,现在还不考虑订购新发动机,那么结论只有一个:中国自产的发动机已经可以交付装机,甚至已经开始在生产中使用了。
考虑到目前,国内有关运20将换发动机的传言,那么这个结论是相当正确的。当然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将装机的是WS-20,那将是一个更好的消息,它才是中国大型运输机的真正动力,其性能更佳,只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也许在WS-20装机之前,WS-18将首先获得应用。
自从运20换装新动机的消息与照片,传出之后,俄媒体终于安静了,中国大飞机不再依赖于进口发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