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元开始大幅度地贬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而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又寻觅到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关系,与原油挂钩。于是美国与欧佩克的产油大国进行多次磋商,终于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的协定,美元成了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确立了石油美元的“帝位”。
一,俄罗斯超越沙特成中国最大原油卖家
从2014年至今,短短2年的时间里,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在两国之间几经交替。直到今年4月,俄罗斯再次超越沙特,以481万吨的创纪录出口水平将沙特远远甩在了后面。随着俄罗斯在中国的石油进口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访问中国前夕,俄罗斯媒体主动谈及石油人民币,以“石油人民币”代替“石油美元”。
有人说是欧元害了萨达姆,因为这触动了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而俄罗斯这个时候提出用“石油人民币”来代替“石油美元”,真的如我们想的一样是为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吗?只有两种答案:一种是俄罗斯想向中国转移来至美国的压力,因为这些年来至美国的压力已经使其经济不堪重负了,只能靠我们才能勉强维持下去。另一种是俄罗斯真的想帮助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用“石油人民币”取代“石油美元”,把美国拉下霸主地位。
三,中俄军事实力加强,美国更头疼谁?
美国对俄罗斯的强硬叫板,不但没有起到有效的反击效果,反而让其失去了中东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的威信,败给了俄罗斯。但与此同时,美国由于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南海的微词和挑衅却得寸进尺,其中不乏露骨的部分。难道美国是怕俄罗斯不怕中国所致,如果那样,美国这种双重标准是怎样形成的?
在当今所有大国中,像中国这样,几乎对美国忍让的,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这种不对等的情况都是极端不正常的。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和平不是放弃原则求和,特别是像南海问题这样一个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问题上更不能放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