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怡财汇【candu588】
当提起印度经济的崛起,在中国往往能听到两种对比鲜明的观点:一方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印度经济规模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加之种姓制度、基础设施落后、文盲率高等障碍,不可能对中国形成挑战。许多去过印度旅行的中国人对印度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印象深刻,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对所谓的印度崛起嗤之以鼻。而另一方则认为,印度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语言和制度上更容易被西方主流社会接纳,正因为其起点低,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更显著,因而认为印度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已经对中国形成了威胁,将成为“下一个中国”。如果将前一种观点比作“印度斜视症”的话,后一种观点则可以称作是“印度崛起焦虑症”。
领跑全球经济的GDP
和以往数据更新缓慢的情形相比,如今的印度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展现自己在经济上的靓丽成绩。
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印度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到了7.9%。这一抢眼的数据不仅让印度稳居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领跑地位,也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
印度真的崛起了吗?
过去几年间印度经济增速呈加快趋势,2013年到2015年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6.9%、7.3%和7.5%。IMF预测,2016年和2017年印度经济仍将保持7.5%的增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速则从10%之上下滑到了2015年的6.9%。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表现低迷、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印度成为世界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一些迹象似乎表明,印度经济将起飞。
第一,印度劳动力成本较低,且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
第二,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发展经济的动力较足。当前执政的莫迪政府高调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并提出要把印度打造成21世纪全球制造的中心。国际社会也倾向于认为莫迪政府是一个由改革魄力、致力于推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
第三,印度地理位置优越,易于发展海洋贸易。并且印度在历史上曾长期是英国殖民地,在语言和制度上与西方主流更相容,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纳。
第四,印度在服务外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且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信息技术人才。
第五,相比于中国,印度距离“增长前沿”更远,因而经济增长的潜力更大。
这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超大国家,以至于是一个不能错失的市场——如果你已经错失了中国,你想要再错失印度吗?
另一方面,印度也有数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经济发展形成阻力:第一,印度缺乏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素条件,基础设施落后,文盲率高、人力资本不足。第二,政府执行力较弱、腐败丛生,导致大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第三,印度的国民储蓄率低,因而难以调动足够的社会资源去投资基建;而如果大规模依赖外资的话,那么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稳定则可能受到挑战。第四,种姓制度会限制分工协作,阻碍社会流动和经济发展。
如果印度经济崛起,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显然存在正向影响。印度是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巨大市场,如果印度人均收入开始稳步上升,那么必然会带动服装鞋帽、家电、摩托车、汽车、通讯、基建、住房家居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印两国经济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印度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会给一些领域的中国企业带来机会。
但更多影响是负向的,印度经济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带来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是一个经济规律。印度的劳动力不仅比中国便宜,而且人口结构更加年轻。一旦印度克服了制度上的障碍,走上出口导向型的快速发展轨道,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就可能搬迁到印度去建厂生产,就像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从欧美和日本承接制造业一样。富士康和苹果的转移就是一个例证。制造业企业的迁移必然意味着就业机会的转移。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制造业工作机会流向中国的时候,欧美和日本已经是高收入国家;而现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约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农村,数千万人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之下。如果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就业机会大量迁移到印度,那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失去一个强有力的引擎。
除此之外,挑战还存在于软实力的国际竞争上。大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全方位的竞争。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经济体,受到了国际社会较为普遍的关注和认可。中国成为落后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一个标杆,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经济特区等方面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亚洲和非洲众多经济体学习模仿的对象。这种关注和认可既是软实力的象征,同时也切切实实地有利于我国在对外交往中拓展经贸、政治、文化关系,在全球化中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试想,如果在中国尚未基本完成城市化、经济尚未达到高收入水平的情况下,印度经济迅速崛起,那么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的领导力必然会大大削弱。
总而言之,印度经济近年来出现了良好发展的势头,尽管这一势头是否能够保持下去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印度经济崛起,就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带来挑战。面对印度经济可能的崛起,“印度斜视症”和“印度崛起焦虑症”都有失偏颇,应当避免。我们要做的是客观分析、预判可能性、冷静面对,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积极通过深化改革和鼓励创新来应对挑战。一句话,真正与中国经济赛跑的是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而不是可能崛起的印度。
以上纯属笔者个人观点,接下来看看投资市场(原油)
技术面分析:
WTI原油从四小时走势图来看,布林带三轨向下,K线价格在上轨处承压之后不断下挫,直至跌破下轨后油价出现强势反弹,一根大阳线直冲中轨附近,后因受布林带中轨压制,油价出现小幅回落;下方MACD指标快慢线仍向下运行,RSI指标三线也向下聚拢。综合来看,K线价格受布林带中轨的强力压制,下跌动能较足,预计今日早盘时段油价将震荡下跌。以上建议不具及时性,仅供参考,具体点位策略可联系笔者!
结语:笔者为一名理财师,专注投资方面。做投资,学习第一,赚钱第二,这样的投资才是有价值的。你必须要学会有自己的判断,长期的知识积累,你才可以不永远依附着老师,也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但首先你要有位好的导师,给你明确的投资思路。迷茫、陷入无助,可能在投资做单上显的非常麻木,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做多或者做空。懂得技术分析,才能在逆势震荡行情中不慌不乱,把握该有的利润。如果你是投资盈利不佳的朋友或者有兴趣了解的朋友,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威信candu588。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带来帮助。
在机会面前:聪明人永远是宁可抓错,绝不放过!
(文/欣怡财汇 candu588,转载请保留原创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