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民币加入SDR以来,中国央行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伦敦发行首批人民币债券,将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拓展到更多西方客户,以及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积极进取,离岸人民币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全球蔓延。
虽然人民币在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结算中屡现踪影,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信用货币的国际化归根到底需要有资源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也许还缺少更重要的功能—资源/能源计价功能。
人民币国际化要真正引领中国由贸易大国、金融小国走向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通常遵循“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基本路径,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
当前,全球市场,如石油、黄金、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也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石油定价能力,而且“石油—美元”回流机制,更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得,赚的盆满钵满。
近十年来,中国大宗商品需求量的逐年上升,众多品种大宗商品需求量位居全球首位。据统计大宗商品中25种品种的调查,其中有19种品种消费量全球第一,中国大宗商品总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8.7%。其中,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0%的有8个,包括铁矿石68%、稀土67%、煤炭48%、精炼铜41%、原铝41%、棉花40%等。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
而未来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中国的能源安全正在受到威胁。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测;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由2008年的8.8%上升到15%,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由2008年51.2%和5.8%分别上升到60%和30%左右;到2030年,我国能源、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到25%、70%和50%以上。可见,中国必须建立以人民币定价新的定价体系,这将是人民币主权货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崛起的新路径,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此外,我国还可以与非洲、中东、东盟等贸易伙伴中协商,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与国际援助中,增强人民币使用意愿,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
事实上,紧靠香港、甚至伦敦的离岸市场远远完不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使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开辟新的更大的战场—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只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占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不要幻想每一笔交易总是那么圆圆满满,盈亏需要平衡,得失也需要感受,投资在市,有如旅行,总是行路匆匆,有着那么多的迷惘和彷徨。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拨开笼罩在眼前的云雾;静静地品一杯清茶,才发现有许多机会就在眼前。集结智慧,倾心打造,原油沥青更多策略且看威信【lxpj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