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埃尔-纳伊米(Ali al-Naimi)在会议上表示,决定原油价格的是市场力量,而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对产量所进行的调整
他说,“为什么要由我来改变产量?你们都知道市场对任何大宗商品的影响。它总是会上上下下。”
沙特以为通过“两败俱伤”的低油价策略,便能迫退美国这个强大对手,令沙特得以重拾维持了数十年的“摆动生产者”的角色,实在是有点搞不清楚目前的状况的嫌疑。在笔者看来,此举只会造就美国能源业更上一层楼,沙特对全球油市的影响力难逃进一步下滑。

大家不妨仔细回想,之前有一点时间市场上多是美国何时能戒掉外国石油进口这个瘾的话题,美国本土油产严重不足,应付需求惟靠进口。 今时今日,政客争持不下的是美国应否解除维持了四十载的原油出口禁令。从不输入外国“黑金”无法满足“油瘾”,到产出丰盛至有能力出口全球,前后不过三年多光景。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想来亦不过如此。
不过,这场低油价策略的“阴谋论”的主角们---沙特和美国会面,亦或是沙特和俄罗斯进行会面时,又会出现怎样的场景?从官方公布的照片和视频资料看,画面很“和谐”——萨尔曼高规格接待,奥巴马也屡次对萨尔曼传递笑意。
据沙特通讯社报道,三国官员探讨了国际原油市场稳定的重要性,及增加在石油和矿产方面的投资合作。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产油国及OPEC内部最大的“话事人”,沙特的一举一动一直都备受市场关注。两天内分别与奥巴马会面及俄罗斯能源部官员会面,让市场对沙特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解读,即国际油价一跌一涨。

这场价格战中,敌对的双方并非势均力敌的对手,“一方是视石油业为国家命脉的国家,如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对它们来说,维持石油业生死攸关,迫不得已时,它们会动用国家财政来维持石油业”。 当然,别尔希德斯基预测,这场石油价格战“最能忍的一方将成为胜利者。”
中国“还是没准备好” 低油价也对中国及相关的行业促成了好处。比如,英国《金融时报》就援引券商的分析师的话称,油轮产业彻底火了,“有人称,这是‘救火队’。但遗憾的是,中国赶上了时间点,准备工作却没做足。
【郑重声明】本文由友财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友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友财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若因发文图片引起的版权问题,友财网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您会感兴趣
全部评论
我的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