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下半年原油踏上漫漫熊途,至今已近两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消费国之一,悄然加快了原油进口的速度。
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2015年达到3.35亿吨,而今年前4个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24亿吨。可就在2015年比2014年多进口2500万吨原油的同时,进口总值却只有8300多亿元,与2014年的1.4万亿元相比,相当于节约了5700亿元,降幅达到了惊人的40%。
如果从2014年7月开始算起,过去22个月里,中国共进口原油6.16亿吨,这一数字超过了2015年原油消费总量。也正是在油价处于低谷的2015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不过,尽管青岛仍然油轮压港,但国际油价已然告别了最低谷。自今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到5月底已接近每桶50美元。
“这对中国后期的进口量不会有太大影响。”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孟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一方面地方炼油厂的进口配额还会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尚未完成,两者都会对后期的石油进口构成支撑。
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这份《意见稿》提出,要保持国家石油储备规模与石油消费总量相适应。
刘孟凯介绍,目前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大致相当于50天的进口量,而今后的目标是至少达到90天。
地炼、战略储备支撑后期进口
进入2016年,国际油价受到冻产预期支撑,已经从2月份的不足30美元攀升至接近50美元。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没有放慢原油进口的脚步。
在今年已经公布数据的4个月份里,除了一月份原油进口量略低以外,其他3个月均在3100万吨以上,3月和4月都超过了3250万吨。“目前看我国不会因为油价的回升就减少进口。”刘孟凯认为,即使油价达到了50美元,和两年前相比仍然是比较低的价格。
一位山东地炼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近期油价有所上涨,但其所在企业去年才拿到原油进口权,短期内不会放慢进口原油的步伐。
目前已经获准进口原油的企业总共获得了7000万吨的年度配额,加上正在申请的部分,今年地方炼油厂可进口量有望超过1亿吨,接近全国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另一个支撑石油进口的因素是战略石油储备。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公布了国家石油储备信息,显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建设,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大约相当于9100万桶,约为9天的消费量。
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网站再次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年中,中国共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2680万立方米。接下来,还将计划新建4个项目。
5月31日发布的《意见稿》将国家石油储备分为政府储备石油和企业义务储备石油,用来应对突发事件等引起的石油供应中断或者短缺。
国际能源署(IEA)建议其成员国储备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石油,据国际咨询机构Energy Aspects估计,如果中国的目标是储备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原油,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需要5.4亿至6亿桶原油。
在油价下跌过程中,石油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身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中国,自然也成为它们主要的争抢对象。
当地时间5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俄罗斯索契与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张高丽表示,双方要继续深化能源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两国发展振兴进程提供重要保障。要坚定合作信心,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合力构建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推动能源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频繁易主
过去两年时间里,油价一跌再跌,关于“限产”的传闻层出不穷,但是俄罗斯和沙特两个最大的产油国始终没能达成限产共识,甚至增加产量抢占市场份额。竞技场中拒绝减产的国家还有伊拉克、阿联酋等国,而美国众多页岩油厂家也时刻准备着在油价稍有起色时重新开工。
对金融方面贵金属、现货原油、铜、沥青等感兴趣想了解的朋友欢迎来交流,欢迎大家添加笔者薇-信:pcjd007(长按可复制)获取每日最新资讯,行情分析和操作建议,及解套全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