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个国家的石油需求据说分分钟能超越中国,有望成为油市的“顶梁柱”,但随着油价不断升高,它还能如此大口吃油吗?答案是惊人的,保守估计一旦经济转型成功,它的需求能增长三分之一。

油价上周升破50美元/桶,虽然现在看来是“短命”的,但至少表明油价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高度。我们也许短期内无法看到WTI油价重回100美元/桶的荣景,但油价看来稳定了不少,未来几周跌回4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近来尼日利亚、利比亚和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等地的供应中断支撑了油价。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近日的数据也表明原油库存在下降。然而,供应中断这种事很难预测,更不能依赖它来缓解供应过剩。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需求端开始发挥作用,有迹象表明全球需求正在上升。
在全球最大的石油市场——美国,汽油消耗增长强劲,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当地就业增长稳健而且夏季驾驶高峰已经正式到来。与此同时,投资者一直担心的中国经济硬着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它的需求状况对于油价至关重要。但真正令人瞩目的其实是印度市场。
据《金融邮报》报道,牛津能源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文件显示,去年印度的平均石油需求增长是30万桶/日,创下纪录新高,是历史平均15万桶/日的两倍。这种增长速度可能意味着印度将很快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
到底是什么在驱动印度的需求?从广义来看,印度的经济正在超越亚洲邻国和世界大部分国家。印度2015年的GDP增速是7.3%(这是官方数据,但可靠度一直受质疑),而中国是6.9%。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庞大的原油进口国,毫无疑问油价下跌一直是印度经济的“意外之财”,印度民众也因此捡到大便宜,更多人开得起车。自2010年起,该国的汽车销量以每年大概200万辆的速度稳定增长,印度的汽车总量自2007年起已经翻了不止一倍。
不过,牛津能源研究所的文件指出,汽车只是印度车队的一部分,两轮车的销量更强劲。这表明印度的机动化主要分布在中产阶级,而不限于富裕阶层。
那么一个大问题来了,油价重返高位会否令这种石油需求增长戛然而止?
笔者认为,首先,印度的汽油零售市场受到严格控制,消费者尚未完全从油价下跌中受惠。印度政府对公路的庞大基建投资,该国计划每日修建30公里的新公路,以方便印度民众出行。最后,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启动了一个巨大项目,旨在2022年前大幅提高制造业在该国经济中的比例。文件作者保守估计,如果这种经济转型成功,印度的石油需求将能增长三分之一。
印度提高机动化和全力打造制造业的决心与中国在本世纪初的做法相仿,表明印度的经济可能即将“起飞”。但客观来讲,印度2014年的人均石油消费不足美国的10%,它的人均GDP大概是美国的3%,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
当然,若要改变石油市场并叫板中国,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重要的是,它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