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沙特以石油立国,1938年在达曼打出的第一口油井让沙特迅速步入富裕国家之列。丰富的石油储量足够本国使用80年,石油收益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而如今“石油王国”已不那么幸福了?
“沙特阿拉伯”在阿拉伯语种意为“幸福的沙漠”,坐拥2650亿桶原油让沙特想不幸福都难。曾几何时,沙特任何一个产量、出口量增减的小动作都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影响力的加强,以及沙特国内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美元滚滚而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包括沙特在内的欧佩克产油国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一、非欧佩克国家的崛起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欧佩克国家的产油量也在大幅提升。1973年,牢牢掌控着石油定价权的海湾六国单方面提高油价,反而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生产,短短的10年里,后者产量大幅攀升。
油价的上涨使非欧佩克国家的能源地位日益显现。目前这些国家的原油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主要来自北美、前苏联和北海地区,特别是北美页岩和油砂资源贡献最大。
二、本土需求旺盛
近些年,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再加上能源低价造成的浪费,沙特国内的消费量大比例增加。在过去的30年里,沙特人口数量翻了一番,从1985年的1300万增长到目前的2800多万。
沙特的石油浪费也不可小觑。沙特等多数产油国的经济建立在石油收益基础之上,政府一般会以能源和用水补贴的形式,将这些收益再分配给民众,而这类补贴往往会成为浪费的诱因。此外,沙特政府对石油消费的补贴是国内石油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更可怕的是沙特每况愈下的产量和出口量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人预言,到2030年,沙特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三、买方市场话语权变大
如果沙特真正地失去了油价控制权,那么油价将永久维持在100美元以下的水平,这将彻底改变全球石油市场格局。
沙特的困境也折射出整个非欧佩克国家的问题。纵观当前的石油市场,买方变成了赢家,重要的石油进口地如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的话语权日益增大。
而像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亚、俄罗斯、阿联酋、委内瑞拉这些老牌石油出口国却成为高油价的牺牲品,毕竟为维护财政收支平衡,保证新增人口的福利待遇,抬高油价赚利润也属无奈之举。
纵观世界经济研究,再论中国经济,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投资者们一段话,烟花三月,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记得思量切勿人云亦云,投资在于长久,而不是指鹿为马,且要量力而行,无论你还在现货铜、油贵金属及股票外汇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向金昊团队咨询,欢迎留言探讨交流。经济学知识现货原油、沥青、铜投资咨询微信:zj820262
不要因为冬天来临,就放弃对春的期待;不要因为多数人投机,就怀疑对投资的坚守;不要因为虚假和昂贵,就停止对真理与价值的追求。生命因不同而精彩,投资因独立而出众。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挺拔,山就不巍峨;没有污泥,哪来荷花的亭亭玉立?凛冽风中,我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