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和逻辑主线。当下,宏观经济恰处于千头万绪的“乱纪元”,信号是复杂的,博弈是无序的,预期是混乱的。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趋势,需要紧盯宏观“风暴眼”,即诸多关键趋势、重要变量彼此影响的汇聚点。2016年以来,全球宏观风云变幻,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年初的很多共识没有成真,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美元汇率的贬值。美联储政策前景和美元走向几乎成为整个金融市场的风向标,美元和其他非美资产形成了紧密相连的整体。
继去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以来,美联储一直在权衡第二次加息的利弊。近期美联储也开启了在6月下次议息会议上提高短期利率的可能性,即便在他们中有多人告诫,在下一次加息之前还有很多经济障碍。而目前市场的逻辑是:加息预期升温,美元上涨,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承压,非美货币承压;加息预期降温,则反之。日前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罗森格伦亦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经济接近全面达到美联储升息的条件。隔夜美盘,美元指数受乐观的美国房屋数据提振,一度触及两个月高位95.660。

由于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重燃,不少机构在掉期市场抢美元,境内美元流动性趋紧,大行卖盘也将一年期掉期打压至低于600点水平,短端下跌的幅度更为明显,在美元偏强时这或缓解部分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更有高盛和巴克莱,在最新的报告中都提及了原油供应过剩局面会在下半年得以缓解,原因是供应会受到加拿大大火和尼日利亚暴动的影响。但新加坡外海航道上停留的油轮却显示了另外一幅景象,表明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状况丝毫没有缓解。
耶伦本周五曾表示,如果经济状况能维持现状,未来几个月升息将是“适宜之举”。耶伦的表态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市场本来并不认为耶伦此次讲话会谈论政策。不过,在全球经济正放缓、新兴市场依然脆弱、以及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结果不明朗之际,美联储若升息,则可能会给全球带来冲击波。
在美联储释放半年以来最强的升息信号之后,全球金融市场似乎逐步挥别过去两个月的平静势头。就在前两天,日元突然狂飙(10秒钟飙升0.5%);原油去年11月以来首次升破50美元/桶;还有G7峰会的召开;此外还有即将到来的OPEC会议,以及美联储6月会议、英国退欧公投...这一切似乎在昭示全球市场接下来势必大事连连。

沸腾的原油市场
布伦特和美国原油从年初冬天触及的12年低位反弹了近90%,在2014年中在每桶100美元之上交易以来油价崩跌,目前已经收复了一半跌幅。从油价上看,不利于在目前价位建立新多头头寸。布伦特原油期货最高升至50.51美元,为去年11月初以来最高水平,后回落,收盘时下跌0.15美元,报每桶49.59美元;美国原油期货下跌0.08美元,收于每桶49.48美元,盘中触及50攀升至每桶50美元之上都可能刺激生产商,特别是美国页岩油开采商恢复已停滞的产能,这将增加供应,激发新一轮抛售。从当前的风险/回报比率.21美元的去年10月初以来最高。
国际油价本周四七个月来首次触及每桶50美元关口,后在重回该价位以下,全日收跌,因投资者担心油价强劲上涨可能鼓励产量增加,从而加重全球供应过剩局势。加拿大油砂地区野火、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能源业遭暴力袭击、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委内瑞拉经济几乎崩溃等原因,令近期全球原油日产量减少近400万桶,激发了对原油期货的狂热买兴。

当市场的焦点全部集中在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公开言论上时,笔者认为,鉴于近来美联储众官员的升息言论肆起,投资者迫切需要耶伦给出最终的观点。意外的,此次演讲中耶伦一改此前一贯的鸽派基调,放出略偏鹰派的加息言论,这也使得美元大幅飙升至两个月高位,而原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则再次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