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贷款向世界“大扫货”,换取石油翻几翻
这几天,一张新加坡海岸挤满超级油轮的图火了,不少分析者借此证明,中国正在不断利用国际低油价的机会窗口,放开存量不断囤积原油。而早在4月份,青岛港门口积压的超级油轮也引发了媒体关注。
而路透社还信誓旦旦地称,因为油价下跌,严重打击一些产油国经济,这些跟中国有贷款合同的国家不得不开足马力,以更多倍的原油偿还中国债务。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737万桶/日,超过美国同期的720万桶/日,暂时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所以结合着看,感觉“土豪”的中国正在全世界“大扫货”,靠着“贷款换石油”策略赚翻了呢。
很明显,世界原油市场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在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2011年初至2014年8月期间更是维持在100美元/桶附近的极高价位。尽管世界各地的原油开采成本不尽相同,但最低如沙特,开采成本价才5美元,最高的国家,成本价也大概30多美元。
乖乖,5美元卖100美元,20倍的利润呐!
所以,全球油气行业吸引了大量投资。沙特、伊朗、伊拉克等欧佩克组织中的传统产油国开足马力提高产能,非洲的乍得、尼日尔、苏丹等后起之秀也不甘落后。而美国则利用自身金融和技术优势催生出了“页岩革命”,一举成为全球石油天然气第一大生产国。
一时间,常规石油产能稳步提升,非常规的页岩油、深海油、油砂、超重油项目纷纷登场。放量生产的结果自然是使全球原油总供给量在2015年超过9800万桶/日。
但世界石油消费哪有那么大的胃口?
在过去十多年里,原油需求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供给的增长速度。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经济增长对原油的依赖在不断减弱。更惨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作为前十年“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以,整个世界的原油需求增速出现回落。
事实上,全球原油总需求实际上在2015年仅为9600万桶/日。总供给超出总需求多达200万桶/日以上,约占全球总供给的3[%]。
用中国的话来说,世界石油行业也是“产能过剩”,面临“去产能”的压力。所以,2014年8月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跌幅一度超过70[%],一时间哀鸿遍野。
但是,由于石油开发项目投资周期长,原油生产的边际成本低,因此在国际油价不断下跌的20个月里,全球供大于求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过剩的原油不断堆积,导致目前全球陆上储油能力已经接近极限,产油国和贸易商只好降低油轮的行驶速度,让原油在运输途中“多待一会儿”,甚至干脆让油轮在海上停泊充当浮动储油库。
这就是海上会有那么多缓慢移动的绿点(行驶的油轮)和静止的红点(停泊的油轮)的原因。
投资靠智慧,理财靠专业,对投资(贵金属,沥青,铜,白银,黄金)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不理想的朋友,可咨询原油/沥青/黄金/铜技术分析师薇-信:317919404(长按可复制)获取每日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再次强调:投资请勿意气用事,理性投资方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