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曾是十足的暴利行业,从07年中石油,此后埃克森美孚长期位居全世界第一市值公司可见一斑。据传如果沙特国家石油公司上市,其市值将远超两者总和!但是,别忘了,中国有个古语,盛极而衰!
沙特的石油成本不到10美元1桶,中东地区大部分不到20美元,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声称自己的运营成本在30美元出头。原油价格却很长一段时间在40美元附近打转,快要跌破成本价,临近崩盘了,暴利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油价暴跌,有一个国家是巨大的赢家,这个国家向这些产油国提供了数十亿的贷款,而这些贷款都是以石油作为抵押,而无实际风险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很聪明地没有选择货币支付,而是选择了大宗商品实物,例如石油,铜或黄金。
赚翻啦,一艘又一艘油轮正驶向中国
2007年至今,中国大约向委内瑞拉提供了500亿美元的贷款,当委内瑞拉因为低油价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时,对中国来说,这看起来当然是好事。
委内瑞拉坐拥世界最丰富的“油山油海”,原油储量力压沙特,高达近三千亿桶,本来可以效仿沙特成为“土豪”中的“土豪”,最近却倒霉了。
若不是经济形势糟糕、欠了中国这么多钱,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大不了可以减产,不至于白白看石油被中国人低价拿走。要知道,中国在进口海外能源时,通常是有“冤大头”名声的,往往都在涨价时买、在价贵时买,前几年大举投资海外能源产业,效益也比较糟糕,出现了许多亏损。这“石油换贷款”协议让中国低价拿到大量石油,肯定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目前委内瑞拉只能自认倒霉了,基本上这个国家快要破产了,不断传出食品甚至卫生纸短缺的消息,甚至货币等同于废纸。此前还有外媒声称委内瑞拉要把一座小岛送给中国抵债。
用“石油还贷款”,一大堆国家排队给中国还债
中国不缺黄金,中国缺油,据说声名远播的大庆油田产能逐年降低,再想想为什么前几年中国油价那么高,不就是油企称进口石油的成本高,油价降不下来吗?
过去十多年中,当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中国油企曾大举出海收购油田资产,但在油价低迷的今天纷纷陷于亏损甚至停工。相比之下,“石油换贷款”让中国获得了稳定的海外原油。
所以 “石油换贷款”横空出世了。
以安哥拉为例,作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安哥拉自2010年以来向中国借贷了250亿美元的债务,包括去年12月一笔50亿美元的贷款。这意味着安哥拉今年全年的原油产出需要被用来偿还贷款。
委内瑞拉也欠着中国巨款,虽然细节未公开,但预计委内瑞拉今年需要向中国每天供应80万桶石油,而油价在100美元时只需供应23万桶。没办法啊,石油价格跌了3倍,但是贷款的货币没跌,只好用3倍数量的石油来还钱。
欧佩克最小的成员国厄瓜多尔,其国家石油公司2009年至2015年间从中国和泰国公司借贷了80亿美元,将以石油偿还。
根据路透社的计算,安哥拉,尼日利亚,伊拉克,委内瑞拉和库尔德地区需要以石油形式偿还的贷款在300亿至500亿之间。在120美元/桶的油价下,500亿美元需要这些国家每天产出100万桶石油,而当前的油价为40美元,这就需要300万桶石油。足足亏了三倍啊!
这对所有借了中国的钱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这些国家不得不以三倍的数量偿还同一笔贷款,偿还完贷款,这些国家就没有足够的原油来支持国家财政预算以及进行投资了。
除了中国这么干,这些石油大佬也在囤积廉价原油
据外媒报道,尼日利亚、伊拉克也从西方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荷兰壳牌和俄罗斯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公司等借款,并承诺用石油偿还。
报道称,伊拉克应当向上述石油公司偿还230亿美元的巨款,但他们声称自己的产量只能还上90亿美元,可悲啊,欠人钱只能低三下四当孙子了。
这些贫穷的产油国几乎都面临着被债务“吞噬”的危险,因此委内瑞拉等国在OPEC会议上强烈要求减产。而沙特等富裕国家却不受债务的控制,继续维持自己的产量甚至增产,导致产油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拉大。
即使中国不再需要从债务国获得如此多的石油,也依然可以利用贷款牢牢掌控该国的石油工业。
从2013年开始,厄瓜多尔这个OPEC最小的成员国,就完全依赖与中国的贷款来维持国家石油公司的资金流。它可以把石油卖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但是利润却要流向中国用于偿还贷款。
中国找到了一条不错的财源滚滚的致富路。
还有消息称,伊朗和伊拉克这样的产油大国都在寻求来自中国的贷款,这或将成为中国掌控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机遇。
为什么同时产油国,沙特和委内瑞拉的命运却天差地别?
在不发达的产油国疯狂生产石油以偿还债务时,发达的产油国却明智的远离债务负担。
当沙特将从石油上赚的每一分钱存进国家银行时,不发达产油国石油收入的大部分都被用于偿还债务,根本没有钱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和进行原油改造。因此,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现在面临着严重的产能下降问题,而沙特因为对于新油田的投资正准备进一步增加产能。
中国这么喜欢囤油,为什么美国笑中国傻?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常常因为高油价而遭到质疑。然而中国进口的石油多了,增加了供应,却被美国笑话了。
如此庞大的石油数量本来是应该让中国窃喜的,预计中国今年从国外采购石油的总量可能达到3.7亿吨,超过美国今年预估的进口量3.63亿吨。油价便宜的时候多囤积一点,是占便宜的好事啊。可是问题在于,中国囤积的太多了!
事实是,如此大规模的原油运往中国,被储存在新加坡的油库中,因为中国无法处理这么多的石油。
对于许多有“囤积癖”的中国人来说,美国人更狠,根本就是“不开采自家石油”、 “捂着自家石油矿产不开采,发动战争掠夺他国石油”,明显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嘛。还有日本,从很早以前开始就一直购买中国的煤炭和稀土资源,填在海里储备起来,可见其狼子野心啊。
其实愤怒归愤怒,我们还是要尊重事实,仅从经济效益这一角度来考虑,资源储备得越少越好。不管是囤积资源,还是捂着不开发,都会造成效益损失——即保管费用和资源利用成本的上升。比如,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价值约400亿美元,其每年运营成本就超过2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国际上关于战略石油储备的标准是,“公共和企业储备必须能够足够支撑经济90天,以备不时之需”。对于美国来说,在2014年的时候,由国家控制的战略石油储备就能够支撑106天了,而企业储备还有141天额外的储备。
很多研究指出,由国家支配的石油储备在运营上效率低下,不仅释放储备的时候容易亏损,而且相比起全球各种市场力量,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还几乎起不到“平准”的作用。
那么中国的石油储备是什么水平呢?中国2004年才正式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三期建设石油储备设施。储量计划初步是第一期1000万吨~1200万吨,约等于中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800万吨,这样可以2020年以前,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
这一计划的进展并不顺利,按照目前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储备仅可满足大约29天的需要,其实是储备较少的。
我们干着急也没有用,近期青岛港外积压的油轮也证明,中国的储油能力正在达到极限,中国只能长期租用国外的巨型油轮,当做海上的浮动仓库来使用,形成了极高的成本,要怪只能怪中国的石油储备设施没跟上了。
大量的原油正涌向中国。一方面是购买的原油,但是更大一部分是债务国偿还所借债务的原油,但是中国没有办法处理这些突然增加的原油,它们看起来更像是免费的石油。
中国看起来正赚得不要不要的,可是美国人却笑了。
油价进来起起伏伏,弄得很多炒原油沥青的投资朋友都不知所措,套的套,亏得亏,如果你在现货投资中不如人意可以添加笔者微信:haofengpinjin (浩峰品金),专业的技术团队为你提供系统性的交易技巧,让你在这个市场里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