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军事节目当中,某著名军事专家在谈到打击航母及其编队的方法时,认为“使用人造陨石雨打击航母”这种方法“相对靠谱”,并举了“太空陨石以20马赫速度撞击地球表面”,威力足以对航母造成致命伤害。那么这种战法是否真的有效?
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曾提出过用人造陨石雨反航母的设想,但这种战法耗资巨大,且很难解决制导问题。图为人造陨石雨反航母设想图。 利用“人造陨石打击航母”的设想,并非某军事专家的奇思妙想。早在冷战时代,针对美国海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苏联海军曾经设想了多种非常规攻击航母 的方法。其中,就有类似“人造陨石雨”的方法。按照苏联人当初的设计,是发射火箭到外太空,火箭上载有相当数量的金属弹。火箭飞到指定位置后,将金属弹全 部释放,在某片海域人为形成“金属陨石雨”,打击海面上的航母战斗群。某专家的设想和媒体所报道的方法,也正是这种方法的变体。不过,某专家关于“这种方 式相对靠谱”的论调,本文并不认同。要利用“人造陨石雨”对航母实施动能杀伤,不仅仅要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 人造“陨石雨”成本高且需制导 从设想上看,“人造陨石雨”是苏联著名的“饱和攻击航母”理论的变体,只不过将武器由“在大气层内使用的反舰导弹”,换成了“在大气层外使用的金属 球体”。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打击方式并无新意,成本却远高于使用常规反舰导弹实施饱和攻击。首先,为保证打击航母的金属弹的数量与质量,必须使用推力很大 的火箭。目前,美国的德尔塔-4型运载火箭和俄罗斯的“质子”-M型运载火箭,在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均可达23吨,在地球同步移动轨道的有效载荷分别为 10.75吨和6.15吨,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有效载荷分别为6.57吨和3.25吨。这两种火箭的发射成本,分别高达2.65亿美元和1.2亿美元, 还不包括运输和储藏的成本。也就是说,花同样的钱,可以发射数百枚“飞鱼”反舰导弹,或者数十枚SS-N-22“日炙”式超音速导弹。
人造陨石雨的打击精度和效果其实还不如天基动能武器,例如美军正在研发中的“上帝之杖”动能钛棒。图为“上帝之杖”天基打击平台想象图。 再看杀伤效果。按照战术要求,人们先将总重23吨重的多个金属弹送入近地轨道,然后让其以10马赫以上的速度坠入大气层。这些金属弹本身并无推进装 置,将按照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因此,其在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摩擦并燃烧。如果所载球体过多,单个球体质量过小,那么金属球体本身的杀伤力就会很有限。这样 就只能增加单个金属弹的重量,减少数量。比如,23吨有效载荷,可以搭载10枚2吨级别的金属弹,形成类似天机动能武器的杀伤效果。这就必须考虑制导的问 题。 人造陨石雨难制导且精度差 不如“上帝之杖” 目前,美国于2012年启动了名为“上帝之杖”的天机动能武器开发项目,并计划在2015年完成实战部署。该项目的具体内容是,依托太空平台搭载大 量由钨、钛或铀制成的金属棒,这些金属棒直径30厘米、长6.1米、重达数吨。这些高密度的金属棒可在卫星制导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体产生的巨大 动能,在任何时间对地球上任何地区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攻击效果堪比核武器。在电影《特种部队2:复仇》中,曾出现过反派利用该武器摧毁伦敦的 场面。
和人造陨石雨相比,天基动能武器有两大固有优势。天基动能武器平台位于太空,可以长时间使用,并可以根据目标的位置在太空中机动。同时,金属棒本身 装有小型助推火箭,且可以依托卫星制导,精度相对可以保证。而人造陨石雨没办法重复使用,一次发射就“天女散花”一般将所有金属弹打出。另外,这些金属弹 上本身也没有制导装置。其整个系统制导有赖于地面对火箭的制导,以及对目标的预先设定。即便向某专家所言,人们较好地解决了火箭发射后的轨道计算,落点等 问题,但金属弹一旦发射出去,几乎不受控制。也就是说,人造陨石雨其实就是直接发射一枚火箭,其飞行轨道很容易判断。现在战场广泛采用卫星侦查,携带金属 弹的运载火箭一旦发射,很可能会被敌方卫星发现,进而令目标进行机动。可见,对于航母编队这种移动性强的目标来说,“人造陨石雨”这种“一锤子买卖”似的 方式,几乎很难保证打击精度。那么,若给金属弹上加装制导头呢?那还不如直接用更便宜的反航母弹道导弹。
文/鸿瑞道金薇-信HrDj7878(长按可复制)更多原油、外汇、股市、沥青等贵金属投资问题请咨询笔者微信。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技术分析及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