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的名气在国产手机中还是首屈一指的,从2011年8月开始发售,小米似乎成为了手机市场的宠儿。它像一个自带光环的明星一样,在短短的5年内迅速异军突起,成为与华为这样的老大哥争夺国产宝座的强劲对手。但是从2016年开始小米的营收额几乎没有增长。自2015年3月小米创始人雷军曾放话将2015年营收目标定为1000亿元,之后该公司对于去年总营收数字三缄其口。
小米发言人称:“我们从未分享过营收数据,对你们所提供的数据我们无法进行置评。我们能够提供的数据就是,尽管智能手机市场出现萎缩,但我们去年的销量还是超过了7000万部。”营收几乎持平,反映出小米发展过程中命运曲线的巨大变化。

小米的营收在2014年创下了135%的神话,创始人雷军也再2015年年初表示,小米新型智能机比iPhone还要好。但是小米在2015年并没有达成1000亿元的目标,从最初一亿的销售目标下调到8000万,但是据市场研究机构IDC估计,小米去年的智能手机总销量为7100万部。小米的销售量恰恰验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小米从国产手机第一的宝座上跌落,想必现在也并不好受,450亿美元的估值恐怕也将随之缩水。
在整体市场见顶的时候,此消彼长就是必然。只是这一次,乘着中国智能手机高速增长东风快速发展起来的小米,变成了“消”的那一个。
必须承认,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是曾经颠覆传统做过大贡献的。在小米之前,智能手机的身价,都是3000起步。所以小米1999元的价格一经推出,极具杀伤力,以至于把很多传统手机厂家直接干趴下了。反应快的,快速跟进,抢回了一些市场。反应慢的直接就死掉了。
小米是国产手机粉丝经济的始作俑者,如今市场份额的减少,只能说明那些买小米手机的人有一部分转向了其他品牌。
反观今年增速甚猛的OPPO和vivo,他们在线下渠道的优势以及对目标消费群的精准把握,都反证了小米时代的结束。

而与抢走自己头把交椅的华为相比,小米又没有华为多年在电信领域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小米能不能反攻已经不重要了,在发展迅速的手机市场,前有华为后有oppe和vivo,能保持不掉队就很不错了,只能再寻求突破口了。
以上是由笔者顾盛曦专稿,详情请关注威信Lxya555。